儿科医生鲍秀兰|好奇的眼神令人猜想:这叔叔是不是“晒糊”了,萌娃地铁偶遇黑人

宝宝们从出生开始 , 最熟悉的 , 接触最多的人 , 毫无疑问就是宝宝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了 。 而宝宝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也是固定的 。 家长和熟悉的环境带给了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 。 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 。 只有在熟悉的地方 , 有熟悉的家人陪伴着 , 孩子才能安心的入睡 。
儿科医生鲍秀兰|好奇的眼神令人猜想:这叔叔是不是“晒糊”了,萌娃地铁偶遇黑人
文章图片
宝宝总是接触熟悉的人和物 , 那么在突然遇到陌生人的时候 , 他们的反应也非常好玩 。 最近微博上有一位奶奶带着几个月大的宝宝乘坐地铁 , 结果见到了一个黑人小哥 。 小宝宝从来没有见过外国友人 , 可把他新奇的不行 。 宝宝被奶奶放在地铁的座位上自己坐着 , 而旁边就是那个外国小哥哥 。 宝宝的小眼神直勾勾的盯着黑人小哥 , 简直是目不转睛 。 这一幕太好玩了 , 把奶奶和小哥都逗笑了 。
网友们在微博下留言说:“小宝贝太可爱了 , 以前没见过就使劲盯着瞧 , 恨不得看出花来吧!”、“孩子的目光最纯净 。 ”、“宝宝:奶奶 , 这个叔叔是不是被‘晒糊’了?
当家长们在孩子身边的时候 , 孩子还是非常有安全感的 。 即使是见到陌生人也不会特别害怕 。 但是孩子也是有一些“怕生”的情况存在的 。 比如说宝宝牢牢捏住爸爸妈妈的衣服 , 窝在爸爸或妈妈的怀里 , 死活不愿意让没见过的 , 爸爸妈妈的朋友抱 。 这其实就是“陌生人焦虑” 。
1969年 , 英国生态学家鲍尔比发现 , 婴儿对潜藏的自然危险有本能的恐惧反应 。 当婴儿获得将熟悉和陌生事物区分的能力后 , 宝宝在与熟悉的养育者分离时 , 面对陌生面孔和陌生环境会感到恐惧 , 排斥 。 这种行为和反应就是“陌生人焦虑” 。
儿科医生鲍秀兰|好奇的眼神令人猜想:这叔叔是不是“晒糊”了,萌娃地铁偶遇黑人
文章图片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缓解或者克服焦虑的情况呢?
⑴确保孩子熟悉的人在身边
熟悉的人 , 尤其是爸爸妈妈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 孩子依赖着熟悉的家长 , 家长们是孩子勇气的来源 。 如果孩子在和陌生人相处的时候 , 就在家长身边 , 那么孩子会更加安心 , 不会有特别畏惧陌生人的情绪 。 但是如果孩子面对陌生人时没有家长在身边 , 孩子的情绪就会更加消极 。
儿科医生鲍秀兰|好奇的眼神令人猜想:这叔叔是不是“晒糊”了,萌娃地铁偶遇黑人
文章图片
⑵营造孩子心理上安全的感觉
熟悉的环境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 。 所以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见到陌生人时 , 焦虑的情况会比较少 。 所以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在家里 , 经常去玩的小公园等孩子熟悉的地方和陌生人见面 , 能有效缓解孩子的焦虑 。
⑶在孩子面前 , 友善对待陌生人
孩子见到陌生人时害怕焦虑 , 是因为不知道这个陌生人会不会伤害自己 , 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对待陌生人 。 所以家长需要给孩子做一个示范和榜样 , 友善地对待遇到的陌生人 。 当孩子见到父母都对陌生人和颜悦色 , 就会觉得这个人不是坏人 , 从而降低戒备心理 。 另一方面 , 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还是比较懵懂的 。 他们也会下意识模仿父母的行为 。 家长们友善对待陌生人 , 孩子也会学着去友善待人 。
儿科医生鲍秀兰|好奇的眼神令人猜想:这叔叔是不是“晒糊”了,萌娃地铁偶遇黑人
文章图片
⑷不给孩子贴标签
有时家长让孩子他自己不认识的人打招呼的时候 , 孩子可能还会比较紧张 , 畏惧 , 所以不敢说话 。 这时候 , 家长们通常都会感觉到不好意思 。 然后说:“不好意思 , 我们家孩子就是比较胆小 , 内向……”之类的话 。 这其实无形中就给孩子贴上了“胆小”、“内向”、“害羞”、“不懂事”等标签 。 这其实也是给了孩子一种心理暗示 。 孩子听多了这种话 , 就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 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加内向拘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