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529字 , 阅读时间约4.5分钟
文章图片
最近带兄妹俩去看博物馆的恐龙巡展 , 硕大的展厅里一架霸王龙化石非常醒目 , 孩子们都围着这个庞然大物赞叹不已 。 Tim也拿出自己的小照相机拍照 。 但是我注意到 , 有一个小男孩却一直缠着妈妈 , 不肯自己走动 。
休息时 , 那位妈妈和我攀谈说:“哎 , 孩子总是这样 , 都三四岁了还那么怕生 。 本来想要带他长长见识 , 结果他却一直粘着我 。 ”
我说:“孩子可能是没有安全感吧!”
文章图片
谁知无心的一句 , 却打开了妈妈的话匣子 。 她告诉我 , 生完孩子后 , 她有一点产后抑郁 , 除了支撑着照顾宝宝外 , 真的没有多余的热情去和孩子互动 。 虽然宝宝是自己一手带大的 , 却还不如那些由姥姥奶奶照顾的孩子开朗活泼 。 “安全感”在早期发展中经常被提及 , 育儿专家建议母亲尽可能地自己照顾孩子 , 也是为了从小建立安全感 。 那么所谓“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在婴儿时期建立的安全感有多重要呢?
文章图片
“安全感”是什么?
英国心理学家鲍比尔在其依恋理论中如是描述:成人的完善人格 , 深植于童年时良好的依恋关系 , 他的期待被反复验证 , 让他确信世界是可以信赖的 。
用通俗的话讲 , 安全感就是对世界的信心 。 当婴儿能从爸爸妈妈那里获得稳定可靠的照顾时 , 比如饿的时候有母乳吃 , 困的时候有人哄 , 无聊的时候妈妈会陪着玩 , 想要沟通的时候也能获得回应 。 那么久而久之 , 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 , 认为身处的世界是可靠的 。 即便长大后 , 遇到陌生的环境或风险 , 也更能适应环境 , 有效处理问题 。
文章图片
举个简单的例子 , 我带妹妹去上第一次早教课时 , 当家人将小朋友带到陌生的教室中 。 有些孩子观察一阵子 , 就马上展开探索 , 只是偶尔回头确认一下家长是不是还在 。 而有些孩子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大人的怀抱 。
Tips:这种依赖看似是跟照顾者之间有亲密的关系 , 实际上却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 因为从根本上 , 孩子对世界是缺乏信任的 。
文章图片
“安全感”有多重要?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 , 七岁看老” , 其实非常有道理 , 因为三岁前正好是一个人基础人格的形成期 。 而生命早期人格形成和智力发展 , 又和安全感密切相关 。 我们都知道 , 一个建立了良好安全感的孩子 , 会自信大方活泼开朗 。 而缺乏安全感 , 则会面临很多心理问题 。
其实 , “安全感”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性格 。 认知心理学家发现 , 婴儿早期安全感的建立 , 还对智力产生着复杂的影响 。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 有安全感的孩子 , 智力水平也会更高 。
文章图片
全球最权威的脑神经科学家JohnMedina在研究中指出:人类所具有的每一种技能都是为了避免自己被灭绝而进化出来的 。 大脑只有解决生存问题后 , 才能进入“学习模式” 。
就像本文开头的故事中 , 本该是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年纪 , 孩子却因为“害怕”紧紧依偎着妈妈 , 丧失了很多学习和发现的机会 。
我们都知道 , 在三岁之前 , 儿童大脑的神经元成爆炸式的增长 , 在此期间 , 他们感知世界的机会越多 , 大脑发展的就越好 , 但前提是大脑觉得足够安全 。
文章图片
宝宝的“安全感”来源何处?
既然“安全感”这样玄妙 , 又如此重要 , 爸爸妈妈们不免想要问 , 那我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有安全感呢?换句话说 , 安全感来自什么地方呢?一般而言 , 爸爸妈妈都会照顾好宝宝的日常起居 , 问题大多出在“联结”上 , 在关系心理学中 , 安全感来源于一下三个方面 。
文章图片
首先 , 宝宝的安全感来自母婴的依恋关系 。
从妈妈肚子里降生到这个世界的小宝宝 , 堪称世界上最脆弱的生命 。 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 , 为了达成这目标 , 他用哭来表达需求 。 通常妈妈会马上满足宝宝的需求 , 这个充满爱意的正向反馈 , 会根植于孩子的潜意识 , 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 。
- 孩子的“是非观”出现偏差,父母该如何纠正?要学会“相信”孩子
- 清华教授:凡是长大有出息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有这3个特质
- 教育孩子,不能总是一本正经的跟孩子说话,你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
- 40首儿歌集合,用儿歌教孩子说话,越念越顺溜,每天带娃念上几首
- 俩萌娃悄悄玩油漆,把自己涂成包公,妈妈:这孩子还能要不?
- 大小S的育儿分歧:孩子到底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
- “养儿四忌、养女五忌”,家长早明白,孩子能少走弯路
- 这三种“洗发水”,可能会悄悄伤害孩子的头皮,看看你家有吗?
- 80后父母含泪哭诉:孩子要钱态度恶劣,给2000元生活费都嫌少
- 如果您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请别再拿孩子当“挡箭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