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对于曾静案,雍正要教育、乾隆却要凌迟,为何截然不同?( 三 )


曾静之所以鼓动岳钟琪造反 , 是因为夷夏关系高于君臣关系 , 而且岳钟琪与皇帝之间出了嫌隙 。 而雍正竟然拿出自己与岳钟琪之间的书信 , 驳斥曾静的主观臆断 。 让你看一看什么叫君臣 , 让你看一看我跟岳钟琪岳大将军是怎么书信恩爱的 。
曾静说雍正发行的铜钱含铜量低 , 是因为雍正铺张浪费 , 拿铜料去修皇宫了 。 雍正就认真地解释说:铜钱中铜铅比例过高 , 就会导致老百姓熔铸铜钱改做器皿 。 所以 , 降低铜的比例是为了维护货币稳定 。
如此种种 , 不胜枚举 。 皇宫中的雍正 , 对监狱中的曾静 , 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 最后的结果 , 当然是教育成功 。 曾静从一个反清复明的顽固派 , 变成了维护大清的忠实顺民 , 最后竟然开始为雍正和大清歌功颂德了 。
【爱历史】对于曾静案,雍正要教育、乾隆却要凌迟,为何截然不同?
文章图片
但这还不算完 , 教育曾静的目的是为了“诛”天下人心 。 于是 , 雍正把自己写的文章、大臣们的奏章和自己批复、曾静的谋反书稿 , 汇编成了一套书 , 然后举国发行 。 这就是《大义觉迷录》 。
杀人只是出气 , 但目的是“诛心”
《大义觉迷录》的主要议题是什么?就是对“满汉之争”、“夷夏之防”进行各种批驳 。 雍正皇帝要通过这本书 , 对普天之下的知识分子进行曾静式的教育 。
那么 , 这个“诛心”到底是什么?就是要批倒全天下的“曾静”分子 。 而批倒之后呢?要实现一种中原与草原、满人与汉人的共识融合 。 汉人的知识精英 , 不能被吕留良蛊惑 , 不能再坚持华夷之辨 , 要认同满人统治 , 不能成为“曾静”分子 。
这么一来 , 曾静就不能杀 。 因为雍正的目是借着教育曾静来教育普天之下的读书人 。 你把曾静杀了 , 就不算教育成功 。 雍正不仅力排众议赦免曾静 , 而且还下了“子孙不许杀曾静”的谕旨 。
【爱历史】对于曾静案,雍正要教育、乾隆却要凌迟,为何截然不同?
文章图片
曾静是没事了 , 而吕留良却倒霉了 。 1733年 , 雍正下达了对吕留良及其后人的判决:吕留良即其长子吕葆中戮尸枭示 。 死了也要从棺材里挖出来 , 然后砍掉脑袋 。 对吕留良仍然在世的儿子吕毅中斩立决 , 诸孙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 但还不算完 , 吕留良的门生弟子也牵连其中 , 大批的人或被处决或被发配 。
为什么一定要杀吕留良?没别的原因 , 就是这口气必须得找地方出 。
吕留良及其后世党羽遭到了满清的肉体清算 。 但是 , 吕留良的作品却被保留了 。 因为雍正要在思想杀消灭吕留良主义 , 于是下令不得销毁吕留良的作品 , 留着这个靶子 , 然后大清朝一起搞批判 。 而批判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大义觉迷录》 。
这也是一个奇葩神逻辑 , 大清朝特有的文字狱 。
乾隆为什么要杀曾静?
1735年 , 雍正去世、乾隆登基 。 就在当年 , 乾隆立即下了一道圣旨:
曾静大逆不道 , 虽置之极典 , 不足以蔽其辜 , 乃我皇考圣度如天 , 曲加宽宥 。 夫曾静之罪 , 不减于吕留良 , 而我皇考于吕留良则明正典刑 , 于曾静则屏弃法外者 , 以留良谤议及于皇祖 , 而曾静止及于圣躬也 。 今朕绍承大统 , 当遵皇考办理吕留良案之例 , 明正曾静之罪 , 诛叛逆之渠魁 , 泄臣民之公愤 。
曾静这家伙大逆不道 , 比吕留良也差不到哪去 , 杀了都不足够赎罪的 。 我老爹雍正把吕留良杀了 , 却没杀曾静 。 原因是:吕留良骂了我父亲的父亲 , 我父亲当然不能忍;而曾静只骂了我父亲 , 我父亲只能忍辱负重 。 简单说就是:骂皇帝的曾静可以忍 , 但骂皇帝爹的吕留良不能忍 。 现在我乾隆登基了 , 我是皇帝了 , 曾静你就是骂过皇帝爹的人 。 那怎么办?之前怎么收拾吕留良 , 现在就怎么收拾你 , 必须明正典刑、以平民愤 。
【爱历史】对于曾静案,雍正要教育、乾隆却要凌迟,为何截然不同?
文章图片
处死曾静 , 只是因为之前是骂皇帝而现在是骂皇帝他爹吗?
如果真是这样 , 那乾隆接下来就不会下令销毁《大义觉迷录》 。 真正的原因是雍正的意识形态工作失败了 。
《大义觉迷录》的主要议题是批判满汉之争、华夷之辨 。 但是 , 老百姓却对这些高大上的议题完全不感兴趣 。 感兴趣的是什么?当然是八卦了 。
书中各种宫廷秘闻、官场运作 , 堪比莎士比亚戏剧 , 在那个苦闷的社会 , 全是八卦猛料 。 这可比什么小说京戏有意思多了 。 雍正想要制造一场阳春白雪的舆论批判 , 而传播的过程中却全成了宫廷狗血的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