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古人是如何报丧的?从“赴告”到“讣告”,变化有多大?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 , 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这些事情 , 其中“死”在大部分的国家都是极其严肃和重要的事情 。
在中国一直都有“死者为大”的说法 , 对待死者的哀悼和纪念要远比欢迎生者来得隆重 , 这一点从历朝历代的皇家陵墓就可以看出 , 秦始皇陵更是有着世界奇迹之称 。
因为对待死亡一事如此重视 , 中国也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殡葬文化 , 其第一步就是通报死亡 。 最初人们通报死亡的标准是“赴告” , 不过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通报死亡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 由“赴告”转变为了“讣告” 。
【爱历史】古人是如何报丧的?从“赴告”到“讣告”,变化有多大?
文章图片
那么“赴告”为什么会转变为“讣告”?其演化转变的过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赴告”与“讣告”的区别
要分析“赴告”与“讣告”的区别就要从两者的具体内容、形式、先后顺序等等方面入手 , 在对两者进行区别分析的时候也要弄清楚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同的地方 , 又是如何出现这种演化现象的 。
1、视死为大的中国丧葬文化
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王朝 , 农耕文明主宰了几千年之久 , 在这样稳定的社会形势下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封建传统思想 ,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社会形势才形成了独特的华夏文明 。
【爱历史】古人是如何报丧的?从“赴告”到“讣告”,变化有多大?
文章图片
尤其是在殡葬文化方面 , 中国一直都是“重死而轻生”的 , 这一现象在其他古文明国家也是有类似的情况 , 所以说越是古老的文明就对“死”看得越重 。
中国重视“死”除了因为有完备而成体系的殡葬文化之外 , 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陵墓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
在古代皇帝一生有两个追求 , 一是追求政治上的长治久安 , 二是追求身体上的长生不老 。 但长生之术在中国从来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 从来没有实现过 , 因此皇帝也知道长生是不可能的 。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皇帝就生出了另一种想法 , 当然这种想法也不是皇帝所提出 , 而是华夏文化不断发展所促成的 , 皇帝只是推动和发扬了这种思想 , 也就是所谓的逝者升天 。
【爱历史】古人是如何报丧的?从“赴告”到“讣告”,变化有多大?
文章图片
皇帝认为自己在世间的阳寿已尽才会死亡 , 不过自己死亡以后灵魂就会到达另一个世界 , 在那个世界里面自己可以继续自己的生命 , 所以为了让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受和活着时候一样的待遇 , 皇帝就想到了大修陵墓 。
根据很多的考古发现也不难看出 , 发掘出来的皇室贵族的陵墓都是非常宏伟的 , 陵墓结构和陪葬品也是极尽奢华 , 有的甚至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和自己生活的皇宫一样奢华 。
秦始皇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 无论是秦始皇的墓室之大 , 还是震惊中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 , 都是秦始皇在向后世宣扬自己功绩的最好证明 。
皇帝都有这种死者为大的思想 , 百姓自然也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 慢慢地“以死为大”的思想就变成了华夏文明的一种统一思想 。
【爱历史】古人是如何报丧的?从“赴告”到“讣告”,变化有多大?
文章图片
2、赴告与讣告的异同
在殡葬文化中报丧是第一步 , 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 而报丧的最初形式被称之为“赴告” , 后来因为古代中国战乱不断 , 经济发展落后所以“赴告”的劣势也慢慢被人们所发现 , 于是“赴告”就演变成了“讣告” 。
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从字面意思来看 , “赴”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奔赴 , 也就是说“赴告”就是赶到死者的家里 , 告诉他们死者去世的消息 。
“赴告”需要很大的人力投入 , 毕竟在古代交通很不便 , 除了骑马之外就只有步行 , 所以这一缺点也被人们所认识 , “讣告”也就由此产生了 。
“讣”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用语言报丧 , 后来就变成了张贴告示来告知逝者消息的形式 , 当然一些国家大事后来也采用“讣告”的形式宣传 , 不过还是前者为主 , 毕竟这样做省去很多“赴告”的繁琐环节和成本消耗 。
【爱历史】古人是如何报丧的?从“赴告”到“讣告”,变化有多大?
文章图片
二、“赴告”和“讣告”的具体特点和形式
两者的本质上的区别已经知道了 , 那么在具体的相关事宜上又有哪些需要注意 , 或者他们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1、“赴告”和“讣告”的特点
上述已经提到了“赴告”的最大特点 , 那就是需要报丧的人奔走相告 。 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我国还处在“赴告”报丧的时候 , 有人去世就要有人专门奔走相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