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孙歌先生《历史与人》:李贽与鲁迅的相似点

在读孙歌先生《历史与人》这本书之前 , 我从未想过李贽与鲁迅是可以联系到一起的 。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 , 他们两个人是风马牛不相及 。
【爱历史】孙歌先生《历史与人》:李贽与鲁迅的相似点
文章图片
首先 , 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差异悬殊:一个生活于明末清初 , 一个生活于清末民初 。 其次 , 两人的人生经历也颇为迥异:鲁迅弃医从文 , 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导者之一 , 是白话文的奠基人 , 而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鲜明旗帜 , 是坚决反对传统儒家教条的“斗士” , 独具反叛精神 。
除此以外 , 他俩的主要思想、接受的文化教育等等也完全没有相似性 。 可是孙歌先生却在《历史与人》这本书中 , 挖掘出了两人之间的隐秘的联系 , 这就引起了我极大的探索兴趣 。
相似点一:与各自所处时代的关系
如果将李贽和鲁迅抽离出他们原本的时代 , 再去探索 , 可以发现李贽与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关系和鲁迅与清末民初那个时代关系是极为相似的 。
沟口曾这样评价过:“李卓吾(李贽号卓吾)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者——他很像是民国时期的鲁迅——被提炼出来加以研究 。 ”李贽身上所存在的那些矛盾 , 正是明末清初那个时代所存在的矛盾的一个缩影 。
【爱历史】孙歌先生《历史与人》:李贽与鲁迅的相似点
文章图片
曾有人赞扬李贽是中国明末清初时代少有的“生活思想者” , 他会贴近生活去思考 。 李贽常常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来自居 , 以一位先知先觉者的犀利目光 , 去洞察那个时代所产生的矛盾和社会的发展问题 。 他具有独特的批判精神 , 并且发出了那个时代的“不甘与浊同流合污的最强音” , 我想这大概便是李贽对于他所处时代的意义 。
而鲁迅身上也有着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智者的生活气息 , 他同样也是反对传统孔孟最为激烈的斗士 。 当他看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后 , 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 , 以笔为枪 , 以“寄意寒星荃不察 , 我以我血荐轩辕”为自我的宣言 , 向着那个腐朽而又落后的时代宣战 , 发出了最强的自我的声音 。
【爱历史】孙歌先生《历史与人》:李贽与鲁迅的相似点
文章图片
鲁迅通过新文化运动 , 对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是文化战线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 因此 , 鲁迅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先驱 。 而这 , 就是鲁迅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之所在 。
相似点二:思想高度共鸣
沟口雄三曾经评论:“李卓吾对异端的那种自觉的意识、他本身的孤绝的自觉意识 , 不是因为他脱离了世俗之后才得到的 , 与此相反 , 这正是他最为真挚地生活在世俗世界的结果 。 ”沟口雄三先生的这段描述 , 写出了李贽思想的特殊内核 , 这种思想既是激进却又贴近社会 。 而这段话 , 却也可以去形容后来的鲁迅 。 因为 , 鲁迅的思想同样尖锐且激进 , 矛头直指当时社会的黑暗 。
书中提到李贽的思想时 , 很多次用了一个故事来诠释 , 故事大致是这样讲的:李贽在周游北方时 , 多日水米未进 。 后来 , 有位好心的老妇人赠予了他一碗饭 , 他拿在手里 , 狼吞虎咽地便吃了下去 。
【爱历史】孙歌先生《历史与人》:李贽与鲁迅的相似点
文章图片
饱食一顿之后 , 他感觉这碗饭美味无比 。 于是 , 他就问那位老妇人:这是大米饭吗?老妇人告诉他:不是 , 这只是一碗黍米!那么 , 李贽为何觉得这黍米也如此美味呢?这完全是因为:他已经饿得分不清是大米还是黍米了!事后 , 他感叹说
:“使余之于道若今日之忘食 , 则孔、老暇择乎!”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呢?意思是说:饥饿是人最基本的欲望之一 , 所谓穿衣吃饭即人伦道理 。
人间伦理的展开要以最基本的人的需求为根本 , 而不是寄托于那些高高在上 , 甚至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圣人的圣躬圣言 , 这就和《史记》中记载的那句“仓廪实而知礼节 , 衣食足而知荣辱”表示的道理是一样的 。
正是因为如此深入的思考 , 使得李贽能将个人的欲望问题、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上升到思想哲学的高度 , 并用这些最基本存在的欲望 , 去同封建社会已经形成了的“畸形”传统儒家伦理秩序作斗争 。
他斩断了儒学伦理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束缚 , 去拥抱享受欲望 , 去直接感受赤裸裸的人性百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