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漫谈《雍正王朝》中的那些民间传言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 , 还有几个细节 , 也非常值得解析一下 , 那就是剧中出现的几段民间传言 。
一、胤禛在江南筹款期间民间流传的歌谣
【爱历史】漫谈《雍正王朝》中的那些民间传言
文章图片
【爱历史】漫谈《雍正王朝》中的那些民间传言】“天不怕 , 地不怕 , 就怕四爷叫回话!”
【爱历史】漫谈《雍正王朝》中的那些民间传言
文章图片
“天不惊 , 地不惊 , 就怕四爷调回京!”
这两段歌谣 , 分别出自上书房大臣马齐和康熙之口 。
据马齐说 , 他听闻的这句歌谣是胤禛所到之处的官员所说 。
而据康熙自己说 , 他听闻的这段歌谣是来自老百姓传颂 。
首先 , 咱们来解析一下这两段歌谣 , 无论字数 , 还是韵脚 , 都非常工整 , 显然两段歌谣极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编撰 , 又分别流向了官员和老百姓两个群体 , 然后在这两个群体内广为传播 , 最后又传播到了京城 , 传到了上书房和康熙这边 。
也就是说 , 这两段歌谣的产生、流行 , 并非自然而然出现 , 而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 , 咱们不妨做个大胆的推想:这两段歌谣是谁创作的呢?
我认为胤禛本人和他的团队创作的可能性最大 。
那么胤禛之所以搞这样的舆论宣传 , 目的就是为自己在江南的筹款工作进行造势 , 树立口碑 。 因为单纯由他向上奏报自己的工作成绩 , 康熙未必全信 。
而康熙又是一个非常喜欢体察民情的帝王 , 因此这种来自民间的呼声反而会受到康熙的重视 , 进而增加对胤禛的好感 。
如果这确实是胤禛私下运作的话 , 那么很显然 , 胤禛的这番舆论运作是非常成功的 。
面对地方官员上折子弹劾胤禛 , 康熙直接选择了无视 , 并进一步肯定了胤禛的功绩 。
歌谣二、民间流传有关年羹尧的谶语
【爱历史】漫谈《雍正王朝》中的那些民间传言
文章图片
“帝出三江口 , 嘉湖作战场” 。
这句民间歌谣在剧中先后两次出现 , 一次是借李卫之口禀报给了雍正 。
另一次 , 则是出现在雍正贬谪年羹尧的圣旨之上 。
咱们先来解析一下这句谶语的含义吧 。
“三江口”指的是曹娥江、钱清江、钱塘江三水的入海口;“嘉湖”则是指杭嘉湖平原 。
整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在江浙一带会出现一个称帝自立的人 。
按理说年羹尧是在西北治军 , 谶语中说的要称帝自立的人是在江浙一带 , 这两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 。
【爱历史】漫谈《雍正王朝》中的那些民间传言
文章图片
但是这个谶语盛行的期间 , 年羹尧正在西北为所欲为、嚣张跋扈 。 而且 , 年羹尧统领着西北近二十万兵马 。
如果说谁最有可能造反自立的话 , 那么年羹尧是最具备这个实力条件的 。
所以 , 种种一切让雍正把谶语中提到的“帝”和年羹尧联系在了一起 。
并且随着年羹尧在西北杀死了孙嘉诚这最后一棵稻草的落下 , 雍正终于下定决心要拿下年羹尧 。
那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来了 , 这个谶语究竟是谁杜撰的呢?
想来想去 , 有两个可能 , 一个是清流派官员 , 另一个是八爷党成员 。
清流派官员看不惯年羹尧在西北的所作所为 , 早就怀恨在心 。 尤其是年羹尧进京后 , 不仅大肆发展自己的党羽 , 清流领袖孙嘉诚因为弹劾年羹尧 , 被胤禛下令在太阳底下暴晒求雨 , 备受折磨 。
最终 , 雍正明知年羹尧骄扬跋扈 , 在多方权衡利弊后 , 选择了继续支持年羹尧在西北治军 。
眼见采用正面弹劾都无法拿下年羹尧 , 清流一派只好编撰这样一个直接威胁雍正皇权的谶语 , 在民间散布 , 以引发雍正对年羹尧的猜忌 。
不过 , 虽然清流一派有铲除年羹尧的动机 , 但是八爷党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点 。
因为这句谶语明显带有“造反”的意图 , 清流一派尽管看不惯年羹尧 , 想来还不至于靠制造“推翻”雍正的谣言 , 作为拿下年羹尧的助推器 , 因为清流一派是最注重名节 , 最看重君臣道义 。
【爱历史】漫谈《雍正王朝》中的那些民间传言
文章图片
而八爷党就不一样了 。
在雍正没有继位前 , 他们就是雍正最主要的皇位竞争者 。
雍正称帝后 , 他们依旧不死心 , 一直在觊觎雍正的帝位 。
眼下 , 雍正非常倚重的年羹尧 , 已经成为百官们的“众矢之的” , 如果能够“胁迫”雍正杀死年羹尧 , 不仅可以断了雍正的一条重要臂膀 , 而且还会给雍正扣上“兔死狗烹”的反面形象 , 更会让雍正为重用年羹尧失误而“狠打自己的脸” , 在百官中威信扫地 , 简直就是一箭多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