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教育的本质:做事先做人,人格培养远比知识技能重要

《傅雷家书》教育的本质:做事先做人 , 人格培养远比知识技能重要
原创/静月荷
导读:
如果留意就会发现 , 现在孩子们的钱最好赚:从衣食住行、到与孩子有关的各种教育培训 。 只要对孩子有好处 , 花再多的钱父母都舍得 。 毕竟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
然而 , 培训班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 , 也牺牲掉孩子许多童年快乐时光 , 父母只是想为孩子铺平人生之路 , 想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而顺畅的人生坦途 。
可换来的却是孩子的自私冷漠、孩子的叛逆和人格的不健全 。 也许人们忘了 , 做事先做人的道理 , 是教育孩子最不能忽视的地方 。
而现实中 , 父母却把本末倒置了:把对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首位 , 而忽略了对孩子人格、情感的正确引导 。 以至于一些看似学习优秀的孩子 , 在人格品行上却出现了偏差 。
《傅雷家书》中父亲给儿子的家书是这样写的:“第一做人 , 第二做艺术家 , 第三做音乐家 , 最后才是钢琴家 。 ”
《傅雷家书》教育的本质:做事先做人,人格培养远比知识技能重要
文章图片
这是儿子傅聪出国留学时 , 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和叮嘱 。 是的 , 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 , 明白做人的道理 , 然后才谈得上做事 。 如果连人都做不好 , 又何谈做事情呢?
01.在孩子童年与少年时代 , 拥有健全人格比获得更多知识技能要重要
《傅雷家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家书之一 , 是一部充满父爱温暖的育儿教子篇 。 傅雷夫妇不愧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 他们用毕生心血精心培育着两个孩子:傅聪成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 。
家书收录了193封信 , 历时12年 , 记录了傅雷傅聪的父子情深 , 也揭示了教育的真相 。
金庸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 , 是一位中国君子 , 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 ”
是的 , 书中傅雷在谈到如何教育儿子傅聪时 , 说教育孩子有几个基本观念需要注意:
第一:把人格培养看作主要 , 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 。 孩子童年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 , 应当放在伦理与道德方面 , 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 让孩子学艺术 , 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 。 尽管傅聪很早学钢琴 , 我却始终准备他更弦易张 , 按照发展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
《傅雷家书》教育的本质:做事先做人,人格培养远比知识技能重要
文章图片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论 , 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 , 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 , 学雕塑学戏曲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戏曲一样 , 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
这里 , 特别强调了孩子早期教育对其人格、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性 。 也就是说 , 在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 应该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 , 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和技能 。
而人格培养涵盖了孩子的人品、习性、明辨是非能力、伦理与道德观 , 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质朴无华等品格素养 。 事实上 , 一个人越早习得这些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做人之根本 , 将来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
现实中 , 反观我们的教育 , 恰恰缺失了对孩子人格、人品内在素养的提升 。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 , 对其知识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 , 远远超过了对孩子心身灵的培养 。
电影《起跑线》中 , 一对年轻夫妻为了让女儿上名校想尽了办法:
买学区房 , 走关系 , 制作假文件 , 装穷人骗取贫困招生资源……
妻子米塔说:“不能进入好学校 , 就没有好工作 , 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 , 她会觉得被排挤 , 会认为自己是失败者 , 就会自暴自弃……”
于是 , 家长们穷尽所能 , 只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知识技能培养 , 却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 , 他对社会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也是需要正确引导和培养的 。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 , 对于子女发展的期望 , 竟被排在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的首位 。 可见 , 当下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怎样一个高度 。
《傅雷家书》教育的本质:做事先做人,人格培养远比知识技能重要
文章图片
02.对一个孩子来说 , 不懂得怎样做人 , 学再多的技能也难掩内心的荒芜
事实上 , 每个父母都在倾尽全力培养孩子 , 想给他们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未来 。 然而 , 我们的孩子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