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老师聊历史|《三国志》对他为何只字不提?,三国抗疫英雄、“医圣”张仲景( 三 )


五、赤壁之战曹军败于瘟疫?
东汉末年瘟疫频发 , 可能与胡人大量进入中原有关 。
汉代政策是 , 游牧民族只要不掠夺 , 即可入汉地定居 , 这为地方势力扩张提供了机遇 。 到东汉末年 , 几乎所有边镇太守都拥有胡人军队 , 这是割据的基础 。
袁绍“抚有三郡乌丸 , 宠其名王 , 而收其精骑”;董卓则有西部羌胡兵;张绣、韩遂有氐羌兵;马超有“氐王千万叛应超 , 屯兴国”;曹操征服乌桓后 , “悉徙其族居中国”;公孙瓒的部队中也有胡骑 , 刘备在他手下当别部司马时 , 统帅过乌丸杂胡骑;诸葛亮六出祁山 , 多与鲜卑轲比能联手 。
游牧民族善畜牧 , 家畜可能将炭疽病、结核病、麻疹、血吸虫病、肝吸虫病、流感等传染给人 , 加上战乱等 , 给瘟疫流行创造了条件 。 值得注意的是 , 东汉末年的瘟疫多发生在北方 , 其中最离奇的是赤壁之战 。
据西晋人虞溥所著《江表传》:“(周)瑜之破魏军也 , 曹公曰:‘孤不羞走 。 ’后书与(孙)权曰:‘赤壁之役 , 值有疾病 , 孤烧船自退 , 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 ’”
《三国志·郭嘉传》则称:“太祖(曹操)征荆州 , 还于巴丘 , 遇疾疫 , 烧船 , 叹曰‘郭奉孝在 , 不使孤至此’ 。 ”
后来史家多认为 , 这是曹操为掩饰惨败而设的托词 。 但赤壁败后 , 曹军中仍有瘟疫 , 引人好奇:为什么曹军闹瘟疫 , 孙刘联军却没事?
很多学者提出 , 曹军遭遇的所谓瘟疫 , 应为血吸虫病 。 孙刘联军多南方人 , 抵抗力较强 , 曹军多北方人 , 受害更深 。
春秋老师聊历史|《三国志》对他为何只字不提?,三国抗疫英雄、“医圣”张仲景
文章图片
六、医圣当过长沙太守?
血吸虫病即“山风蛊” , 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女尸中 , 便发现了大量血吸虫卵 。 一般认为 , 血吸虫病致曹军士兵大量死亡 , 而曹操仍取当时北方流行的处理方法——火葬 , 而非土葬 。 南方空气潮湿 , 木柴不易燃 , 大量尸体未及时处理 , 加重了疫情 。
学者孙维旭指出:血吸虫病潜伏期为2周到3个月 , 多出现在夏秋季 , 而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季 。 且曹操南下后 , 接收大量荆州兵 , 他们也是南方人 , 为何没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
孙维旭认为 , 这可能恰好表明 ,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说”是成立的 。
称张仲景任长沙太守 , 最早出自唐代甘伯宗的《名医录》 , 此书已佚 , 经宋代范行准转抄 , 被视为信史 。 甘伯宗晚张仲景至少400年 , 此前王叔和、皇甫谧都没说张仲景当过官 , 宋代《太平御览》中也没提此事 , 可谓“孤证不立” 。
长沙太守是要职 , 史籍记录8人曾任此职 , 即孙坚、苏代、张羡、张怿(张羡之子)、韩玄、廖立、濮阳逸、马俊 。 清代学者孙鼎宜称张羡即张机 , 但张羡死于建安六年(201)前 , 与张仲景不符 。
学者马星雨等认为 , 汉代有“遥领制” , 即不实际到任 , 仅享受相关待遇 。
孙维旭则提出 , 身为南阳人 , 张仲景很可能在“火烧新野”后 , 随军南下 。 此时他已攻克了伤寒症 , 而冬季正是伤寒盛行时节 , 曹军损失惨重 , 而孙刘联军平安过关 。 因此大功 , 被刘备任为长沙太守 , 后刘备丢了荆州 , 张仲景自然也就离职了 。
春秋老师聊历史|《三国志》对他为何只字不提?,三国抗疫英雄、“医圣”张仲景
文章图片
七、正史无载 , 但传说很多
曾任长沙太守 , 又是名医 , 《三国志》为什么忽略张仲景呢?
原因也不复杂 , 作者陈寿曾说:“(蜀国)又不置史 , 注记无官 , 是以行事多遗 , 灾异靡书 。 ”
即蜀国没史官 , 留下史料少 。 《三国志》对蜀国人物的记录都很简略 , 《关羽传》仅1200字 , 连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开国功臣的出生时间都没记载 。
正史无载 , 但民间关于张仲景的传说却很多 , 只是不太可靠 。 比如说张仲景发明了饺子 , 是为预防冬天冻耳朵 , 又称“娇耳” 。 事实上 , 直到宋代 , “饺”仍读如“决” , 一般写作角子 , 这是根据形状来命名 , 与“娇耳”无关 。 将面和副食包裹在一起吃 , 是游牧民族食俗 , 三国时传入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