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东芝如何以退为进,“笔记本电脑之父”告别笔记本( 二 )


尽管遭遇打击 , 当时的东芝依然看好核电业务的前景 。 2015年 , 东芝通过西屋电气收购了另一家CB&I的核电子公司 , 后两者曾是多年的战略伙伴 , 在2008年共同承包了美国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核电站 。
【北京商报|东芝如何以退为进,“笔记本电脑之父”告别笔记本】核电业务一直一蹶不振 , 造成建设成本不断攀升和工期的延长使得西屋电气和CB&I就费用分摊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 , 东芝为了“息事宁人” , 在2015年通过西屋电气以0美元的价格并购了CB&I核电业务子公司 。
没想到的是 , 在并购后 , 西屋电气负债总额一路攀升 , 导致东芝在2016年的亏损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
而在这期间 , 东芝又爆发了时间跨度长达7年、三任社长参与、造假金额达19亿美元的重大财务造假丑闻 。 公开资料显示 , 东芝从2008年到2014年底 , 虚报了2248亿日元(约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 , 超过了这七年间税前利润的三成 。
财务造假的直接结果就是一笔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的巨额罚单 。 2017年 , 东芝为了避免继续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形 , 卖掉了美国西屋电气公司 。 而连续的重拳打击也将这家电子工业巨头推入了摘牌退市的险境 。
03
卖卖卖背后的逻辑
为了自救 , 东芝只得变卖资产填补债务窟窿 。 2016年3月 , 东芝将旗下白色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TLSC)80.1%的股份转让给了美的集团;同年12月 , 东芝又将其医疗业务以395亿元卖给了佳能 。
在相继卖掉家电、电视和医疗业务后 , 又不得不将断臂之剑砍向其核心资产——半导体业务板块 。
东芝最有价值的部分 , 是拥有世界存储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闪存芯片业务 。 2017年2月 , 东芝向市场放出剥离闪存业务 , 成立子公司东芝存储公司并出售其多数股权的消息 。
消息一出 , 立即引来各类资本竞逐 , 韩国芯片大厂SK海力士 , 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硬盘大厂西部数据、闪存芯片头部用户苹果公司 , 以及中国台湾精密电子制造商富士康等产业链上的重要玩家 , 纷纷抛出橄榄枝 。 在此后的大半年时间里 , 几方势力围绕竞购标的展开多轮博弈 。 2017年9月 , 交易最终以180亿美元花落美国贝恩资本主导的日美韩财团联盟 。
实际上 , 东芝并非盲目地“卖卖卖” , 这其中也暗含着东芝的转型之路 。 早在2016年 , 东芝就表示 , 接下来将会专注于在芯片、核能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业务 。
东芝的业务变动 , 是不断剥离toC并走向toB业务的步伐 。 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任国强认为 , 东芝目前在toC领域已经完全落后 , 大规模的剥离toC领域的业务表现了东芝壮士断腕的决心 , 东芝在新的主营领域则有一定技术储备 , 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技术储备转换为商业营收 。
在出售了半导体业务后 , 2017财年 , 东芝净利润超过了8000亿日元 , 实现了4年来首次扭亏为盈 。 东芝社长纲川智表示 , 出售半导体存储器业务后 , 东芝将变为电梯等楼宇相关业务和发电系统等“以社会基础设施业务为主体的企业” 。
但是对于曾经动辄东芝来说 , 仍未找到年利润在1000亿日元的业务 , 开展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ICT部门的收益能扩大到何种程度也尚不透明 。
精彩回顾深桑达A“蛇吞象”并购疑点重重直击横店开工:外卖小哥每天送餐12个小时 , 请假也要当群演直击横店开工:百余剧组进驻 , 移动厕所都靠抢
北京商报|东芝如何以退为进,“笔记本电脑之父”告别笔记本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