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老种和小种,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经略相公

老种和小种 , 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经略相公
秦玉龙/文
【历史故事】老种和小种,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经略相公
文章图片
有史以来 , 历朝历代在甘肃平凉出任过文职或军职的官员 , 可谓数不胜数 。 然而 , 真正彪炳史册并为后世敬仰的人物 , 大多出在北宋时期 。 那时的平凉大名叫渭州 , 是宋王朝阻击西夏军队入侵中原的边陲重镇 , 先后涌现出了诸如一代战神曹玮、面涅将军狄青、杨家将之杨文广等诸多功勋名将 。
《水浒传》里鲁智深原本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部下的军官 , 后来到渭州府“小种经略相公”帐下做了提辖 , 鲁智深也很尊敬这二位 。 这个“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是谁呢?为何连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如此尊敬他们呢?
【历史故事】老种和小种,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经略相公
文章图片
老种和小种原是兄弟俩
介绍这二位之前 , 先给大家纠正一个发音 。 在姓氏中 , 种不念种 , 念“虫”(chóng) 。 老种应读作“老虫” , 小种应读作“小虫” 。 不过这二位可不是毛毛虫 , 而是大虫(老虎) 。
有人问:这个“老种小种经略相公”是个多大的官?所谓“老种小种” , 类似于我们今天称呼某人“老王小王”一样 。 “经略”是北宋军职“经略安抚制置使”的简称 , 不仅掌管边疆军民大事 , 而且是手握行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 “相公” , 则是当时人们对男子的美称 。
“小种经略相公”坐镇渭州府 , 提辖官鲁达是他手下的一个小军官 , 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办盗贼等工作 。 北宋一朝 , 经略安抚使作为统管一路军政的最高长官 , 权力比知府、知州大得多 。 书中鲁智深打死了郑屠后 , 因为他是经略相公帐下的军官 , 地方官不敢擅自直接抓人 , 而是先去请示了经略相公 , 得到同意后才敢下文书捉人 , 可见当时经略相公的权力确实极大 。
小说是虚构的 , 但老种和小种却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
老种经略相公名叫种师道(1051—1126年) , 字彝叔 , 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人 , 北宋末年名将 , 原名建中 , 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 , 改名为师极 , 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 。 祖父种世衡 , 父亲种记 。 史载 , 种师道于政和六年(1116年)除洺州防御使、泾原经略安抚使 , 知渭州 。 其军旅生涯 , 前期主要是御夏 , 后期抗金 。 《宋史·种师道传》:“师道春秋高 , 天下称为‘老种’ 。 ”也就是说 , 种师道因为年龄大了 , 所以人们尊称他“老种” 。
【历史故事】老种和小种,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经略相公
文章图片
小种经略相公名叫种师中(1059—1126年) , 字端孺 , 与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 。 种师中从小跟随父兄成长于军中 , 长期戍守西北边疆 , 抵御西夏 。 因年龄比哥哥种师道小 , 所以人称“小种” 。
小说是小说 , 历史是历史 。 有学者认为 , 小说中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是指种师道 , 而老种经略相公是指种师道他爹种谔 。 因为种氏子孙驻守渭州者 , 唯有师道 , 且其年代与《水浒》故事年代相当 。 按照施耐庵对世俗辈分理解 , 种谔是种师道的父辈 , 称他为“老种” , 称其儿子为“小种” , 比较符合常理 。 而当这个“小种”威望益隆、年事已高之后 , 又被世人称为“老种” , 似乎也合乎情理 。
至于王进奔延安去投靠的那个“老种经略相公” , 《水浒传》书中有其人 , 宋徽宗年间实无其人 。 遍查史书 , 种师中也没有在渭州任过知州 , 但他作为种家将的一员 , 在渭州前线驻军抗击西夏 , 倒有可能 。
老种和小种到底有多厉害?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一众好汉的嘴 , 表达了对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由衷的敬意 。 像王进、鲁智深、杨志等都在经略相公手下任过职 , 金钱豹子汤隆也以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打造过军器为荣 。 由此可见 , 梁山好汉们对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功臣名将极为尊敬 。
【历史故事】老种和小种,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经略相公
文章图片
种家将威名盖过杨家将
受评书以及演义的影响 , 人们只知道北宋出了一门忠烈的杨家将 , 南宋出了精忠报国的岳家军 。 殊不知 , 宋朝可不止这两家世代武将 , 还有曹家将、种家将、呼家将、郑家将等 。
事实上 , 在历代史料典籍中 , 种家将比杨家将名气更大 , 且英雄辈出 。 种家五代从军 , 先后有几十人战死沙场 , 自种世衡开始 , 种家将便登上了北宋历史舞台 , 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世家 。 老种小种的爷爷种世衡生有八子 , 起名种诂、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 , 其中六人在军中任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