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改编到逻辑混乱真好吗?( 二 )


在《珍珠囊》与《本草再新》中有关的描述称其功能:破血润燥、行水下气、破血消肿等 。
这味中药性平、味辛 , 所以在张皇后病症并不严重之时使用并无不妥之处 。
【历史故事】《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改编到逻辑混乱真好吗?
文章图片
只是稍有疑惑之处是 , 朱瞻基带着姚子衿去“仁安堂”找“长毛蚶”的这一出戏码 。
所谓“长毛蚶”应该指的就是“毛蚶” , 也就是俗称的:毛蛤、麻蛤、麻蚶、瓦楞子 。
而这样一种海产品 , 本身在入药之时是有区别的 , 因为他的肉质与外壳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药材 。
【历史故事】《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改编到逻辑混乱真好吗?
文章图片
毛蚶其肉入药是为“蚶” , 其壳入药是为“瓦楞子” 。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 , “蚶”的确有“补气养血、下痢脓血”的功效 。
但这一味中药对于《尚食》中张皇后的病来说 , 效果委实有限 。
而瓦楞子在中医中有消顽痰、散郁结的功效 , 所以可以用来医治症瘕痞块、化瘀散结 。
所谓“症瘕”:是为腹中有结块的病 , 坚硬不可移动﹐痛有定处为“症”;聚散无常 , 痛无定处为“瘕” 。
【历史故事】《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改编到逻辑混乱真好吗?
文章图片
而之所以会出现症瘕 , 以张皇后所体现出的病症来看 , 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可能:
经期产后 , 胞脉空虚 , 余血未尽之际 , 房事不节 , 或外邪侵袭 , 凝滞气血 , 或暴怒伤肝 , 气逆血留 , 或忧思伤脾 , 气虚而血滞 , 使瘀血留滞 , 瘀血内停 , 渐积成瘕 。
这些可能性 , 也从侧面印证了此事件确实应该发生在张皇后还是太子妃之时 。
【历史故事】《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改编到逻辑混乱真好吗?
文章图片
从“毛蚶”与“瓦楞子”的功效来看 , 《尚食》中姚子衿与朱瞻基寻找“长毛蚶”的情节 , 应该改成寻找“瓦楞子”才对 。
而这种药材因为外形奇特 , 所以并不需要略懂中医药理的姚子衿出马 。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 , 《尚食》才将这两味出身同一海产的药材 , 给“狸猫换太子”了吧 。
【历史故事】《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改编到逻辑混乱真好吗?
文章图片
当然 , 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 , 却并不妨碍笔者对于《尚食》的肯定 。
除了那一道道真材实料的美食之外 , 《尚食》中的服化道制作之精美也让人咋舌 。
还有在人物台词上的引经据典也非常出彩 , 而且句句有史可寻、有证可考 。
【历史故事】《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改编到逻辑混乱真好吗?
文章图片
而在这样一部精益求精的《尚食》中寻找“小失误”或“小破绽” , 也成了笔者在观剧时的一种乐趣 。
我不仅欣赏到了剧中人物的精彩表演 , 还在不断研究剧情的过程中 , 更加了解与学习到了明朝的历史 。
从中我看到了那段历史的辉煌与黯淡 , 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与笔者一样 。
除了知道更多中华美食之外 , 还能够更了解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
【历史故事】《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改编到逻辑混乱真好吗?
文章图片
往期精彩:《尚食》育有三个皇子的郭贵妃在怕什么?孟尚食为何提及玉面狸?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