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捷股份|科创板最大IPO临近,农业版“芯片”


融捷股份|科创板最大IPO临近,农业版“芯片”
文章图片
融捷股份|科创板最大IPO临近,农业版“芯片”
7月2日 , 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被上海交易所正式受理 。 5年前 , 先正达差点被美国人垄断式收购 , 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 。 然而峰回路转 , 最终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 , 收购价高达430亿天价 , 在这背后是怎样的故事呢?
先正达是谁?
【融捷股份|科创板最大IPO临近,农业版“芯片”】先正达是全球营收规模最大、业务领域最全的农业科技企业 , 成立于1999年 , 祖籍瑞士巴塞尔 , 早期是一家农药生产商 。 2014年 , 跻身全球最大农作物保护公司和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 。 每年近百亿的研发投入 , 使其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生物育种技术研发能力 , 还拥有强劲的新化合物创制及规模生产能力 。
先正达于2017年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 , 近年来营收猛增 , 超越德国拜耳作物 , 中国市场是先正达最大的增长引擎 。 先正达销售渠道广泛 , 协同效应强 , 仅在中国便拥有4万个分销网点 , 销售包括植保、种子、作物营养在内的相关产品 , 并为农户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
中国化工的求生之路
中国化工作为百余家央企序列中排名相对靠后的企业 , 假若“又瘦又差” , 那免不了被兼并到其他大企业中去 。 所以 , 必须吃成胖子 。 先胖起来 , 健康以后考虑 。 然而 , 当时国内的化工行业 , 根本没有什么好资产 。 中国化工主营的八大板块——传统化工、动物营养、新材料、橡胶轮胎、油气、农业化学、机械装备、环境科学 , 这些领域要么是国家政策性垄断 , 要么是给国际巨头加工的低端制造 , 显然没什么营养 。 所以 , 只能找海外企业并购 。 经历多年的“胡吃海喝”后 , 很快从一个百亿规模的企业 , 晋升为资产和收入均超3000亿的大旗舰 。 至此 , 在央企序列里生存是没问题了 , 且通过一系列收购并购也快速优化了财务报表 。
诚意满满的收购要约
我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直接导致粮食供给不足 , 因此面对转基因粮食的进口 , 我国没有说不的底气 。 如果能够提高粮食产量 , 就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 由此我国对农药、化肥、种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这也正是中国化工无论花费多大代价 , 都要收购世界第一农化巨头先正达的主要原因 。
早在2015年5月 , 美国跨国农业公司孟山都就对先正达发出总价为45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 但先正达一直以存在反垄断监管风险为由拒绝要约 。 此后 , 虽然孟山都作出了促使先正达剥离种子业务和部分重叠农化业务等努力 , 并一度将收购价格提高到470亿美元 , 但谈判最终还是破裂了 。
同样对于中国化工而言 , 以430亿美元收购年销售额仅134亿美元的先正达是需要下决心的 。 中国化工的这个收购价格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并不占优势 , 但其做了三个承诺:其一 , 全现金收购 , 解决了先正达的现金流问题;其二 , 保留管理层 , 保住了瑞士总部和企业核心价值;其三 , 纯财务投资 , 不干涉具体业务 。 这样的诚意打动了先正达 , 最终同意被收购 。
成功收购先正达 , 也就牢牢抓住了对粮食安全的基本控制权 。 14亿人的口粮 , 涉及农药、化肥、种子等市场 , 一旦被美国垄断 , 将会成为一把卡脖子的枷锁 。 时至今日再来回顾 , 不得不感叹中国化工的高瞻远瞩 。
收购先正达的战略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但目前农业的科技含量依旧很低 。 投资不足、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自然灾害频繁、市场波动大、储存运输成本高 , 而且我国农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 , 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而农业领域靠分散化的企业是无法在国际立足的 。
放眼全球 , 种业兼并重组已完成 , 形成拜耳、科迪华、先正达三足鼎立 。 同时 , 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 随着种业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 种业发展弊端日渐显现 。
此前 , 生物育种作为8个被“点名”的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 , 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 目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 既要高产高效 , 又要绿色优质 , 迫切需要一个重大突破 。 而种子被喻为农业“芯片” , 先正达必将成为农业科技浪潮下的领头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