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明朝的泗州城是如何渡过洪灾的?( 二 )


“官吏稽查缉捕、堪验催征 , 及小民之诉状纳粮、守风待渡 , 往往守候需时 , 或有远从定远、凤阳、五河绕道五六百里 , 始得达者 。 ”等情况 , 官员办事、州民告状、交纳税赋极为不便 , 最远的要绕道5、600里才可到达 。 官员隔着数十里的水面“遥控”治理 , 极为不便 。
【历史故事】明朝的泗州城是如何渡过洪灾的?
文章图片
清朝泗州总河图
并且随着官员管理不便 , 借助于盱眙、天长、五河三县之间的险要水路 , 盐枭也出没其中 , 因此 , 在雍正二年总督查弼纳奏请升泗州为直隶州 , 管辖盱眙、天长、五河三县 。
州治长期在盱眙县也不是个事吧 , 于是就有了在双沟或者包家集两地建城设治所的设想 , 但双沟虽然地势广阜 , 还有面积广阔的水面 , 便于交通 , 只是居民太少 , 不及万户 , 还达不到建设州城的标准 。
乾隆四十二年 , 巡抚闵鹗元以《裁虹并泗奏疏》建议:
今查有凤阳府属之虹县 , 本系邑小事简 , 与泗州壤地毗连 , 以臣愚见 , 将虹县一缺裁去 , 一切版图民赋均归并泗州 。 管理即将虹县之城改为泗州直隶州之城 , 则衙署仓库、坛庙一切可不改移 , 而且通计两州县合并为一 , 其地方之广袤 , 田赋之多寡 , 较之安属六安、凤阳、合肥等各州县亦属相等 , 并无鞭长莫及之虞 。 如此一转移间 , 则该州管辖地方并无河湖阻隔 , 一切公事均得气脉相通 , 官民两得其便 。 该州本系繁缺 , 向系在外拣选升调 , 其向隶之盱眙、天长、五河三县仍归该州就近管辖均毋需要另议更张 。
【历史故事】明朝的泗州城是如何渡过洪灾的?
文章图片
清朝末年的泗州直隶州
大意是 , 在泗州的北方是凤阳府的虹县 , 面积不大 , 事不多 , 所以建议将虹县裁撤掉 , 和泗州合并 , 虹县的县城作为泗州直隶州州城 , 城内的设施也不用重新建设 , 直接就可以用了 。 并且泗州、虹县合成一个 , 地域面积增加、人口增多 , 和安徽省的六安、凤阳、合肥等府州相比也差不多 , 这样一来就可以管理起来顺畅 , 官民办事也方便 。
朝廷同意了这个建议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 虹县被撤 , 成为泗州的虹乡 , 泗州州治迁到原虹县 。 至于迁州治之后的效果 , 知州张佩芳在《移泗州治记》这么描述:
乾隆四十二年巡抚闵公以治隔淮湖控驭不便 , 虹最近泗 , 请裁虹为泗 , 版图民赋一并于泗 , 而以其城为州治 , 四十五年 , 余由寿迁泗 , 士民请曰移治三年矣 , 两地之人称便 , 皆抚军之赐 。
【历史故事】明朝的泗州城是如何渡过洪灾的?
文章图片
光绪年间的泗州州治 , 也就是以前的虹县县城
张佩芳于乾隆四十五年到泗州当知州时 , 州治已迁了三年了 , 两地之人都称方便 , 并且感叹是巡抚所赐 。 由此可见 , 这个结果是皆大欢喜的 。 从此泗州州城也远离了洪泽湖和淮河的侵害 , 到民国初年 , 泗州成为了泗县 , 直到今天 。
【历史故事】明朝的泗州城是如何渡过洪灾的?】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 , 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