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名校生「不走寻常路」


|如何看待名校生「不走寻常路」
文章图片
|如何看待名校生「不走寻常路」
文章图片
|如何看待名校生「不走寻常路」
【|如何看待名校生「不走寻常路」】舆论场上 , 有关名校生另类职业选择的新闻 , 总能引发此起彼伏的社会热议 , 前有北大毕业生陆步轩选择卖猪肉“被嘲二十年” , 后有清华女生求职“做保姆”被指浪费教育资源 。
平心而论 , 出于日常社会经验 , 人们对清华北大等名校生的职业路径往往存在一定预期 。 而一旦与既有预期偏差较大 , 公众就会感到惊讶 , 也不免要好奇地问句“为什么” 。 说到底 , 还是新兴职业与传统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错位 。
这些虽属正常现象 , 可就笔者观察 , 很多时候 , 对类似现象的讨论不乏歧视和偏见 。 比如 , 看到清华北大毕业生“扎堆”去街道办基层岗位工作 , 便轻易得出“资源浪费”“人才错配”的结论;对于名校生选择做房产中介或家政工作的情况 , 也会失之偏颇地感叹“名校生在坠落”“学历不值钱”等 。
其实 , 只要放下头脑中固有的刻板印象 , 耐心地了解这些选择背后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趋势 , 往往不难理解这些名校生看似“不走寻常路”的选择 , 也会使自己对时代趋势的把握更加敏锐和清晰 。
在传统观念中 , 一说到街道办工作 , 人们就会想到应对各类邻里琐事游刃有余的大爷大妈 。 可事实上 , 时势早已赋予一些街道办全新的机遇和使命 。 之前 , 将七十余位清华北大毕业生“纳入麾下”的杭州余杭区多个街道办 , 就站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 面临着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为阿里巴巴等多家高新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的任务 。
显然 , 对于这些新使命 , 传统的基层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 名校毕业生可以大有用武之地 , 并没有所谓“人才错配”的尴尬 。 如果在可以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 , 还能获得足够体面的待遇 , 又何乐而不为呢?
同样地 , 不管是高学历人才从事房产中介、家政等工作 , 还是李雪琴等名校生选择录视频、做网红 , 都在事实上拓展了求职和就业的视野 , 甚至可以带来革新的力量 , 推动所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 比如 , 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清华女生求职家政行业新闻 , 就并非传统料理家务的保姆工作 , 而更像是家庭专职教师 , 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职业素养 。 李雪琴走红后 , 打破了网红“只看颜值”等固有认知 , 一些充满哲理意味的观点输出 , 也能够引发不少有公共价值的社会讨论 。
类似现象 , 是相应市场需求日益细分的折射 , 也有助于不同行业日渐提质扩容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名校生的加入 , 不仅不是浪费 , 而是能够让人看到职业的另一种样貌、另一种可能 。
正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所说:君子不器 。 大学教育 , 应当做到因材施教 , 而不是流水线式地把学生塑造成同一种模样 。 名校教育 , 应当给学生带来更加开阔的眼界和视野 , 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空间 , 而不是让名校光环成为一种不堪其负的包袱和枷锁 。
对于一些名校生看似“不走寻常路”的职业选择 , 社会不妨更加开放和包容 , 怀着多元的心态鼓励他们的尝试、探索和创新 。 对于这些选择本身 , 也没必要固守成见 , 急于下判断、得出结论 , 而是可以以此为契机 , 进一步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变化 , 从而对时代趋势产生更为精准的把握和认知 。 说到底 , 对于这类新闻 , 接受偏激的判断当然“简便易行” , 但放下成见 , 理性、深入地进行了解 , 才更有可能发现它们的本质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