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董其昌(1555-1636) , 字玄宰 , 号思白、香光居士 。 汉族 ,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 , 明代书画家 。 万历十七年进士 , 授翰林院编修 ,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 卒后谥“文敏” 。
董其昌擅画山水 , 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 , 笔致清秀中和 , 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 , 温敦淡荡;青绿设色 , 古朴典雅 。 以佛家禅宗喻画 , 倡“南北宗”论 , 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
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 , 树如屈铁 , 山如画沙 , 绝去甜俗蹊径 , 乃为士气 。 不尔 , 纵俨然及格 , 已落画师魔界 , 不复可救药矣 。 若能解脱绳束 , 便是透网鳞也 。 画家六法 , 一气韵生动 。 气韵不可学 , 此生而知之 , 自有天授 , 然亦有学得处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胸中脱去尘浊 , 自然丘壑内营 , 立成鄄鄂 。 随手写出 , 皆为山水传神矣 。 李成惜墨如金 , 王洽泼墨沈成画 。 夫学画者 , 每念惜墨泼墨四字 。 于六法三品 , 思过半矣 。
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文章图片
董其昌《秋山行旅图》立轴绢本
画中山水 , 位置皴法 , 皆各有门庭 , 不可相通 。 惟树木则不然 , 虽李成、董源、范宽、郭熙、赵大年、赵千里、马夏、李唐 , 上自荆关 , 下逮黄子久、吴仲圭辈 , 皆可通用也 。 或曰:须自成一家 。 此殊不然 , 如柳则赵千里;松则马和之;枯树则李成 , 此千古不易 。 虽复变之 , 不离本源 , 岂有舍古法而独创者乎?倪云林亦出自郭熙、李成 , 少加柔隽耳 , 如赵文敏则极得此意 。 盖萃古人之美于树木 , 不在石上着力 , 而石自秀润矣 。
今欲重临古人树木一册 , 以为奚囊 。 古人画 , 不从一边生去 。 今则失此意 , 故无八面玲珑之巧 , 但能分能合 。 而皴法足以发之 , 是了手时事也 。 其次 , 须明虚实 。 实者 , 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 。 有详处必要有略处 , 实虚互用 。 疏则不深邃 , 密则不风韵 , 但审虚实 , 以意取之 , 画自奇矣 。
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文章图片
董其昌《云山欲雨图》镜心绢本乙卯(1615年)
作凡画山水 , 须明分合 。 分笔乃大纲宗也 。 有一幅之分 , 有一段之分 , 于此了然 , 则画道过半矣 。 树头要转 , 而枝不可繁;枝头要敛 , 不可放;树梢要放 , 不可紧 。 画树之法 , 须专以转折为主 。 每一动笔 , 便想转折处 。 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 , 更不可往而不收 。 树有四肢 , 谓四面皆可作枝着叶也 , 但画一尺树 , 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 , 须笔笔转去 。 此秘诀也 。 画须先工树木 , 但四面有枝为难耳 。 山不必多 , 以简为贵 。 作云林画 , 须用侧笔 , 有轻有重 , 不得用圆笔 。 其佳处 , 在笔法秀峭耳 。 宋人院体 , 皆用圆皴 。 北苑独稍纵 , 故为一小变 。 倪云林、黄子久、王叔明皆从北苑起祖 , 故皆有侧笔 。 云林其尤著者也 。
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文章图片
董其昌《烟峦雾嶂图》立轴绢本戊午(1618年)作
北苑画小树 , 不先作树枝及根 , 但以笔点成形 。 画山即用画树之皴 。 此人所不知诀法也 。 北苑画杂树 , 但只露根 , 而以点叶高下肥瘦 , 取其成形 。 此即米画之祖 , 最为高雅 , 不在斤斤细巧 。 画人物 , 须顾盼语言 。 花果迎风带露 , 禽飞兽走 , 精神脱真 。 山水林泉 , 清闲幽旷 。 屋庐深邃 , 桥渡往来 。 山脚入水 , 澄明水源 , 来历分晓 。 有此数端 , 即不知名 , 定是高手 。 董北苑画树 , 多有不作小树者 , 如秋山行旅是也 。 又有作小树 , 但只远望之似树 , 其实凭点缀以成形者 。 余谓此即米氏落茄之源委 。 盖小树最要淋漓约略 , 简于枝柯而繁于形影 , 欲如文君之眉 , 与黛色相参合 , 则是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