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中国家庭的“断舍离”——《狗十三》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徘徊


《狗十三》你也可以写成《狗13》
狗是引题 , 13是成长 , “狗B”是伪善的成人世界 。
狗十三|中国家庭的“断舍离”——《狗十三》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徘徊
本文插图
片名既是少女被驯化的成长悲剧 , 也是一句粗口——骂的是中国父性权威和教育体制 。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第三部大银幕作品 。 影片主要围绕父亲送给李玩的宠物狗“爱因斯坦”展开 , 十三岁的李玩因为“爱因斯坦”的走失事件得到了“要听大人话”的教训 , 随后开启了痛苦但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狗十三|中国家庭的“断舍离”——《狗十三》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徘徊
本文插图
少女从养狗丢狗寻狗 , 到最后平静地吃狗肉还说谢谢 , 再被家长痛打教育一番后 , 所有的叛逆神经在那一刻断了弦 , 成人世界的冷暖看在眼里、忍在心里 , 什么时候咽得下那口泪 , 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成长?
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如今这个社会 , 言论自由 , 比起旧时代 , 女性的处境确实在变好 , 但也没有更好 。
狗十三|中国家庭的“断舍离”——《狗十三》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徘徊
本文插图
【狗十三|中国家庭的“断舍离”——《狗十三》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徘徊】
究其原因还是要从“原生家庭”说起 , 《狗十三》讲述的是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叛逆少女李玩的故事 。 李玩在自己父亲的影响下 , 逐渐成为信仰男权话语的“乖乖女” , 面对自己的孩子 , 父亲极力宣扬自己爱的教育 , 而重男轻女的男权话语逻辑 , 暴露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态度 。
从起名字开始 , 就偏离了轨道……李玩的名字是胡乱取的 , 而再婚后弟弟的名字是认真取的 , 儿子李昭的名字经过慎重的考量 , 取义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 爷爷作为男权话语的坚守者 , 父亲作为掌权者 , 儿子作为未来的继承者 , 承载了男权话语中启蒙他人的希冀 。
只因为一句:“男孩的名字不能太随便了” 。
狗十三|中国家庭的“断舍离”——《狗十三》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徘徊
本文插图
随后李玩和李昭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 但从小被大人支配的命运 , 却意外重合 。
殊途同归的成长轨迹 , 是因为这种深层共性 , 而产生了阶段性重复的命运走向 。 冥冥之中弟弟重复着姐姐的命运轨迹 。 李玩喜欢滑冰却只是玩乐 , 李昭不喜欢滑冰 , 却被父母送进滑冰场;李玩不喜欢很牛奶 , 喝了就会吐 , 作为弟弟李昭也是 , 但在溜冰场上 , 教练给予小朋友牛奶补充能量 , 李昭喝下吐了一地 ,
和姐姐的行为经历一样 , 是对既定安排反抗的所指 。
狗十三|中国家庭的“断舍离”——《狗十三》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徘徊
本文插图
另外在父亲的饭局上 , 李玩被迫敬酒 , 李昭被迫背诵三字经 , 两人都被纳入了父亲社交活动的需要中 , 作为工具人的存在 , 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被动他者 。 姐弟关键行为的重复 , 也是影片想告诉观众 , 对于中国教育模式的审视 。
重男轻女的教养态度 , 骄纵溺爱的培育方式预示着李昭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
在家长眼中什么是懂事?
在李玩的父亲眼中 , 长大与懂事代表着学会“理性” 。
狗十三|中国家庭的“断舍离”——《狗十三》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徘徊
本文插图
影片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狗”字 , 片名中也有这个字 。
在电影中 , “狗”是父亲和继母先后卖给李玩的两只“爱因斯坦” , 两只狗的出现直接和间接地辅助李玩踏上了成长之路 , 从父亲买狗作为故事的激励事件 , 打破了李玩的生活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