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吴房村里来了“95后”的年轻人,乡村振兴之路这样走!

:原题为_周到|吴房村里来了“95后”的年轻人,乡村振兴之路这样走!。
“青春啊 , 青村——吴房村!”来到距离上海市中心40公里的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村口 , 这几个大字便印入了眼帘 。 当乡村振兴遇上了“95后”的大学生们 , 会撞出怎样的火花?吴房村给出的答案是“正青春”!这里 , 不仅景色秀美、还有企业、有民宿、有奶茶咖啡店……如今的吴房村感觉离大自然很近 , 离城市生活也不远 。
作为上海市首批九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 , 吴房村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 村内“旌义”牌坊、百年老宅及百年老树诉说着历史变迁;特色黄桃农业遍布家家户户 , 俨然是一处桃花烂漫的“世外桃源”……为了更好地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 吴房村农民腾挪宅基地 , 构建“租金+股金+薪金”的村民收益模式 ,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这群“95后”的大学生选择扎根乡村
“我家住奉贤区青村镇元通村 , 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吴房村 。 ”1997年出生的陈浩杰 , 去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类专业 , 原本已经收到几家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 但由于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学校 , 因此陈浩杰选择先工作再出国留学 , 家门口的吴房村便成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 , 我是凭着一腔情怀响应国家的召唤 。 ”
“很多人都觉得我在乡村工作 , 一定都是跟农产品打交道 , 其实并非如此 。 ”陈浩杰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 打破别人对乡村振兴的偏见 , “我工作的内容其实是寻找优质、适合乡村发展的产业 , 经过评估后通过投资引导形式 , 导入到正在开发的这片区域 。 其实 , 这份工作真的能发挥我所学的经济学专业知识 。 ”
【周到|吴房村里来了“95后”的年轻人,乡村振兴之路这样走!】刘铮是陈浩杰的同学 , 去年临近毕业 , 已经拿到了国外大学录取通知 , 没想到在“散伙饭”上 , 陈浩杰在吴房村招商引资的工作经历 , 打动了刘铮 。 于是 , 刘铮便来了吴房村实习 , 没想到就扎根在了吴房村工作了 , “我特别自豪 , 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乡村带来生机 。 ”
目前 , 吴房村现有一个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 人数近30人的年轻化管理运营团队 , 其中不乏“海归” , 以及985、211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 。 截至2020年5月 , 吴房村通过统筹运营、整体管理 , 已注册企业55家 , 引进新“村民”117人 , 园区内企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27岁 , 入驻企业以农创文旅、亲子研学、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 。
增加村民收益模式 , 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吴房村里有一座百年老宅 , 如今这座老宅经过改建后已经成了地标性的建筑之一 。 “原本这座老宅的主人之前为了补贴家用 , 将闲置的部分房屋出租给三户外来家庭居住 , 人员出入频繁环境嘈杂 , 出现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现象 。 ”吴房村党总支书记秦瑛介绍说 , 老宅主人将老宅整体流转后 , 除了提升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居住条件 , 还有一笔不菲持续的租金收入 , 切实实现生活环境与增收增效的“双赢” 。
除了改善当地农民生活条件 , 吴房村还吸引了本地人“回家创业” 。 费立平就是其中之一 , 年纪轻轻就凭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已经获得了成功 , 但最近他作为乡贤代表 , 选择回到家乡再创业 , 他说 , “我还是有一种家乡情节故土情怀 , 现在看着家乡从一个小村庄蜕变成网红打卡地 , 我心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 ”如今 , 费立平已经注册并成立青韵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园区 , 在保安、保洁、保序等工作岗位上 , 还优先考虑吴房村本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 截至目前 , 已有20多位本村村民在他的物业公司实现上岗 。
据了解 , 未来吴房村还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 , 让集体企业成为公共事业发展和农民二次分配的资金来源之一 , 实现农村美丽、农民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