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陈庆之北伐黄河浮桥为何屡次被毁?( 二 )


公元529年3月 , 因为邢杲起义久久不能平定 , 北魏大军纷纷东出 , 河洛空虚 。 陈庆之遂护送元颢北上 , 史称陈庆之北伐 。 在经历47战后 , 陈庆之所向无前 , 遂带着元颢重返洛阳 。 北魏在黄河以南的州郡 , 纷纷投靠元颢 , 局面一时大好 。
然而危险随之而来 。 这时 , 北魏实际的掌控者尔朱荣已平定邢杲 , 率军迎接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 并击破在河内的元珍孙、元袭等人 , 占据了河内 。 正所谓:无天井关 , 则河内不保;无河内 , 难以守黄河 。
公元529年闰6月 , 尔朱荣携战胜之威兵临黄河北岸 , 与元颢、陈庆之隔河对峙 。
【爱历史】陈庆之北伐黄河浮桥为何屡次被毁?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 ,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远见卓识发挥出作用 , 36年前拓跋宏所修筑的北中城将第一次迎来战火的考验 。
面对来势汹汹的尔朱荣大军(号称百万 , 实际多少已不可考) , 防御的关键自然在黄河浮桥的控制权 。 如果没有北中城 , 那只有毁掉黄河浮桥一条路可走 。 如果毁掉浮桥 , 重建又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 现在有北中城在 , 控制黄河浮桥的关键就在于守住北中城 。
然而北中城孤悬于黄河北岸 , 作为黄河浮桥的入口势必受到尔朱荣大军的强力围攻 。 而且虽然有浮桥与南岸相连 , 一旦城破 , 溃败中的军队是难以迅速有组织通过浮桥撤退的 , 桥的容量也不允许这样的快速撤退 。 更何况一旦城破 , 南岸毁掉浮桥可能性亦是很大 。
因此防御北中城这个任务只有胆略过人、坚忍不拔的将领才能承担 。
元颢手下没人敢也没有人有能力承担这个任务 , 于是陈庆之率领他的不到万人的军队进至北中城 , 承担防御桥头堡的重任 。 而元颢的十万大军则沿河据守 , 其中元颢本人在浮桥的南岸为陈庆之后援 。
【爱历史】陈庆之北伐黄河浮桥为何屡次被毁?
文章图片
尔朱荣乃北魏名将 , 自然知道北中城的重要性 。 无奈的是 , 连续攻打三天 , 三天之内与陈庆之交战11次 , 均以失败告终 , 自己还死伤甚众 。 见拿不下陈庆之孤军 , 自己又伤亡惨重 , 尔朱荣有了退兵之念 , 准备日后再战 。 但是北魏的黄门郎杨侃等人认为黄河防线延绵数百里 , 防不胜防 。 不如多做木筏 , 装出要从多路渡河的样子 , 然后集中兵力从一处突破 , 必能成功 。 正好尔朱荣手下的伏波将军从小生活在黄河码头 , 自愿充当向导 。
然后史书称:尔朱荣大胜 。 一代名将尔朱荣听了这么个主意后居然大喜 , 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一大点战术得失里讲 , 这里先按史书来 。
于是尔朱荣依照杨侃的计策而行 , 命尔朱兆、贺拔胜乘夜从硖石渡河 , 击破前来逆战的元颢之子元冠受 。 听闻败讯 , 元颢的十万大军不战自溃 。 见元颢这么草包 , 无奈之下的陈庆之只能集合自己的部队结成方阵渡河南退 , 一路且战且行 , 尔朱荣亲自率军追击 , 但仍然不能奈何陈庆之 。 陈庆之退到阳城遭遇山洪全军覆灭 , 陈庆之假扮成僧人 , 仅以身免 。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传说色彩的陈庆之北伐 , 就此落幕 。
四、战术得失评析
在上一大点中我已经对杨侃的计策表示了呵呵 。 战役的经过应该就像史书记载的那样 , 这是没有问题的 。 那么既然没有问题 , 尔朱荣也因此大胜 , 那么不就说明杨侃的计策很好很对吗?
结果并不说明一切 。
这一仗 , 防御方的战术部署是没有问题的 , 这里就不再多说 。
当尔朱荣强攻北中城不克反而损兵折将时 , 尔朱荣做出的反应是想退兵 。 那么为什么尔朱荣自己没想过南渡黄河而非要走黄河浮桥呢?
1、史书记载当时尔朱荣缺少船只 。 这当然是一个原因 。 可是杨侃不是建议了么 , 没有船可以造木筏啊 。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
2、前文已经说过 , 黄河到了孟津这一段向来风波险恶 。 当年建议造黄河浮桥的杜预 , 他的祖父杜畿就是在孟津这一段试御楼船 , 船只倾覆而死 。 御楼船 , 那是给曹丕造的 , 可不是一般的小舟小船 , 可见孟津这一段黄河风波之险恶 。
现在尔朱荣不光是没有船 , 想凭借木筏渡河 , 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 。
【爱历史】陈庆之北伐黄河浮桥为何屡次被毁?
文章图片
3、江河防御的要点 。 我早在《这才是战争》一书中就跟大家讲过 , 突破江河防御对西方人来说是天堑 ,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早已解决的问题 。 因为江河防御是典型的线防御 , 破其一点则全线皆溃 。 早在春秋末期吴越之间的笠泽之战 , 越王勾践就以两翼大张旗鼓 , 掩护中军渡江的战法击破了吴军的笠泽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