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互联网陷入集体焦虑,大厂史上最大规模校招抢人( 二 )


一些毕业生为了加入大厂 , 甚至提前2年就开始实习了 。 一位加入科大讯飞的应届毕业生向Tech星球表示 , “没有加入大厂 , 是因为不喜欢吗?是因为进不去呀” 。
多位2021级应届毕业生表示 , 除去字节跳动外 ,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学历要求 。 “他们一般先从学历筛选 , 然后再看是否有实习经历 。 ”
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的《人才吸引力报告2020》报告显示 , 在工作幸福感方面 , 互联网人幸福度垫底 。 一位逃离大厂的职场人表示:我想当个真实的人类 , 好好地说人话 , 真诚地表达感受 , 认真地做事情 。
为了提升员工幸福感 , 互联网大厂们正在努力补救 。 快手和字节跳动于近期先后取消“大小周” , 而京东则宣布将用2年的时间 , 将员工的薪资由14个月逐步提升到16个月 。 腾讯7月14日宣布 , 向不少于3300位奖励人士授予合共240.3万股奖励股份 , 价值约11亿元 , 平均每人可获得34万 。
大厂希望用各种友好的方式告诉年轻人 , 互联网公司不是人间炼狱 , 而是有温情的组织 。 一位应届毕业生告诉Tech星球 , 某大厂的一个核心事业部今年实习生转正给开了绿色通道 , 不用答辩直接转正给offer 。
即便因为内卷、996、PUA等问题 , 大厂在毕业生眼中的吸引力看似所有降低 , 但互联网依旧是人才流入最多的赛道 。
“对于年轻人来说 , 去互联网就是干呀 , 难道年轻不干 , 等老了吗?”一位应届毕业生反问到 , “大厂给得待遇普遍都不错 , 基本是传统企业的1.5倍 。 ”
一位猎头告诉Tech星球 , 对于企业来说 , 中层领导的职责权限、能获取的资源很多时候都是由自己下属人数决定的 , 下属越多 , 职责权限越大 , 能争取的资源也会越多 。 招到新的小伙伴 , 部门的小伙伴的工作压力也会减少 , 一举多得 。
校招生相比大厂的老白兔优势更明显 , “有一些校招生很聪明 , 培养培养就是部门骨干 , 比部门的老油条好用 。 有的校招生特别能奋斗 , 干活多 , 但是价钱不高 。 活好事少谁不爱呢?”
互联网大厂陷入集体焦虑互联网企业正变得越来越庞大 , 无论从业务范围、经营利润 , 还是员工规模来看都是如此 。 华为、阿里巴巴、字节、京东等公司的员工都已经突破10万人 , 而美团则要在今年招满10万人 。
互联网员工人数急剧膨胀的另一面是 , 年轻人急剧下降 。 统计数据显示 , 90后的总人口比80后减少了 44.2% , 00后的总人口又比90后减少了33.7%。 这意味着倘若80后的人口总数是 100人 , 则90后是56人 , 00后是37人 。
人口的急剧减少意味着优秀人才的减少 , 大厂必须要提前布局 。 他们希望永远占据年轻人的心智 , 因为只有年轻人才能更懂年轻人 。
企业的年龄在增长 , 但企业却希望员工永远年轻 。 脉脉于去年3月发布的《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2020》显示 , 互联网公司的平均年龄没有超过33岁的 , 拼多多和字节跳动员工的平均年龄刚刚27岁 。
2020年 , 腾讯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校招 , 招聘规模达5000人以上 , 总校招聘量比去年提升42% ,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 , 腾讯开始认真劝退高龄员工 , 即80-85年出生尚未成为高管的员工 。
对企业来说扩大校招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
互联网公司急于降低成本的背后 , 是要强化创新 。 阿里美团字节这样的公司 , 几乎在所有领域彼此开战 。 2021年 , 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几乎都在围绕三件事:造车、卖菜和开店 。 他们希望在有限的创新里创造更大的价值 。
如今 , 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公司已经成立20多年 。 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 阿里巴巴采取的措施是收购公司整合进阿里体系 , 而腾讯从某种程度上 , 则被认为也是一家投资公司 。
没有一套作战方式可以永远胜利 , 在巨头的竞争压力之下 , 依然有京东、拼多多崛起 , “原神”游戏爆发 。
在新的风口到来之前 , 通过调整人才结构是企业应对变化的策略之一 。 但拥有更多的人不代表拥有更强的战斗力 , 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管理能力 。
互联网公司大规模校招背后 , 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 , 如何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 让他们去创造真正的价值 , 而不是让“19年寒窗苦读 , 清华毕业 , 万中挑一进了大厂 , 加入了最精英的微信团队 , 最后做了一个炸屎功能”的事情反复上演 。
注: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希希、陈宇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