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耀天穹 福及人类——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纪略( 六 )


北斗应用不断落地海外 。 北斗系统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具备导航和短报文通信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 , 这一优势早在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 据当时参加救援的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陈素珍回忆 , 当时各国救援队间通信不畅成为救援的最大障碍 。 因为中国北斗可以发短报文 , 尼泊尔的指挥部就把中国救援队派到了受灾最偏远、最严重的地方 。
中国北斗的贡献还伴随着"太空丝路"不断延展 。 在我国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 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 , 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 , 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 , 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 , 印尼的海上集成应用 , 在不同国度的不同领域 , 都有中国北斗的身影 。
近些年 , 随着经贸往来的增加 , 我国与周边国家间跨境客货运车辆数不断增长 , 也增加了相关管理部门对跨境客货运车辆的管理难度 。 北斗系统提供的导航定位服务 , 正是解决提升跨境运输车辆安全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 俄罗斯是率先与我国就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两国跨境车辆管理的国家 。 目前 , 中俄已完成了跨境运输车辆监管系统的开发工作 , 并在部分中方、俄方客货运车辆上安装了北斗/GlONASS兼容终端 , 接入系统开展了试运行活动 。
在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发布会上 ,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 , 只有加强卫星导航系统间合作 , 才能共同推动时空信息、高新技术的发展 。 对于中国北斗来说 , "自主、开放、兼容、渐进"一直是发展主基调 , 我国始终秉持"中国的北斗 , 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 , 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 。
北斗提供全球服务 , 是北斗建设的一大步 , 也是北斗发展的新起点 。 正如孙家栋院士所说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 它将惠及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 。 如今 , 北斗已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 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 , 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 "
生活因它更精彩
"融合发展、万物互联" , "北斗+"让生活更便利、更精彩 , 北斗系统正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 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北斗作为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 , 提供的是公共服务产品 , 就如同电、无线网络一样 , 必须通过终端服务来实现价值 。 因此 , "融合发展、万物互联"一直是北斗应用推广的基本方针 。 通过万物互联 , "北斗+"让生活更便利、更精彩 。
2008年5月12日 ,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 外界无法及时获得震区情况 , 成为救援工作最大阻力 。 紧急情况下 , 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为救援部队紧急配备了上千台北斗用户终端 。 5月12日22时左右 , 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灾区 , 并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机连夜陆续发回实时灾情数据 , 为地震重灾区发出了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 。 也正是那场灾难让"北斗"这个名字从此家喻户晓 。
12年过去了 , 今天的北斗应用已经远超当年的想象 。 2020年4月30日 , 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 。 在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年后 , 中国人再次为世界第一高峰测量"身高" 。 不同以往的是 , 此次测量 ,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为科考人员提供了主要数据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 , 北斗的贡献同样有目共睹 。 北京、湖北的北斗植保无人机被广泛用于区域内消毒防疫 , 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覆盖5000平方米 , 并且能深入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 。 在全国各地 , 数十万台北斗终端进入物流行业 , 通过北斗精准定位 , 位置信息一目了然 , 一些物流企业还通过机器人向部分隔离小区提供物资运输配送 。 北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形成的"北斗+"信息产品 , 可以对感染者的行动轨迹进行精确定位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 为大城市特别是基层社区做好防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