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产品,厂家为什么连内部人也“摆不平”?( 二 )


  1. 公司内部就产品达成一致 , 适合推向市场 。 此阶段 , 责任在研发 , 没有达成一致 , 不推向市场 。
  2. 先试错 , 再试对 。 试错 , 是验证能否在局部市场被接受;试对 , 是验证能否全面复制推广 。 此阶段 , 责任在何部门 , 取决于内部分工 。 通常以市场部为主要责任单位 。
  3. 全面推向市场 , 获得推广成功 。 此阶段 , 责任在销售部 。
04
新品投放市场 , 经销商和终端是什么态度?
厂家卯足了劲 , 又是方案 , 又是政策 , 但到经销商和终端 , 马上化为无形 。
原因有两点:
第一 , 经销商 , 尤其是终端 , 天天有人来铺新品 。 一天有那么多厂家铺新品 , 要是把每个新品都当回事 , 还不累死?所以 , 终端对待新品的态度往往“放这里 , 慢慢来” 。
多年前 , 我曾经有个一个调研 。 依赖渠道推广的新品 ,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终端“忘了” 。
初听“完了” , 很震惊 。 细想 , 很正常 。 你当宝贝的新品 , 终端见多了 , 哪天不来几拨人推新品啊 。
第二 , 经销商业务员和终端营业员 , 每个人都有正常的KPI , 都有任务要完成 。 新品推广 , 早期那点量 , 对完成KPI于事无补 。 所以 , 把新品推广当负担 , 再正常不过了 。
除非新品投放市场之前已经通过广告完成了用户认知 , 否则 , 新品投放 , 激活终端 , 才能激活新品 。
怎么激活终端?统一老坛酸菜上市时 , 虽广告投放做品牌传播 , 但新品仍然需要渠道激活 。 统一的做法是:3次精准终端推广 , 激活一个终端 。
3次精准推广 , 直面C端 , 然后利用C端形成的势能(销量) , 唤醒终端 , 引起关注 。
早期的深度分销 , 铺货即动销 。 后期的深分 , 唤醒老板才能动销 。
05
终端和经销商靠谁激活?当然靠业务员 。
业务员本身是否被激活 , 就尤其重要 。
其实 , 业务员对新品是双重态度:一方面欢迎新品 , 新品带来新增量;另一方面 , 业务员普遍害怕新品 , 推新品推怕了 , 因为新品失败率太高 。
新品靠什么激活业务员?有人可能会说 , 好产品自然激活业务员 。 我认为 , 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 , 业务员才能普遍被激活:
  1. 第媒体完成了用户教育 , C端倒逼B端 。 即品牌先行 , 销售跟进 。 符合这类条件的新品 , 可能不会很多 。 即使跨国公司的新品 , 享受这种待遇的也不多 。
  2. 新品动销效果被局部证实 , 看到了希望 。 我一直信奉一种观点:少数人可以被说服 , 多数人只能被“征服” 。
这里 , “征服”就是用结果说话 , 用事实证明 。 无论你是否看好新品 , 它已经被市场验证 。
06
我过去一直强调 , 本土企业新品上市 , 有一个“层层否决”现象 。
“层层否决” , 就是销售部门和渠道环节的所有成员 , 新品好坏做自我判断 。 有时候 , 好产品就是在“层层否决”过程中被淘汰的 , 甚至还未与用户见面 , 就被淘汰了 。
在新品上市过程中 , 怎么避免“层层否决”?就是新品上市前 , 可能征求销售部门和渠道成员的意见 。 但是 , 一旦上市 , 就用结果证明 , 不给“层层否决”的机会 。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新品全面上市前 , 要经过“试错”和“试对”两个环节 。
比如 , 我指导企业新品上市时 , 先要在2-3个局部市场试点 , 看产品和推广方法能够被接受 。 这个过程 , 称之为试错 。 试错 , 错了还可以改进 , 再试错 。
局部市场试错 , 并不代表可以全面推广 。 因为试错的可能并非常态市场环境 , 那么 , 就要进行另一项工作:试对 。
试对 , 就要检验常态环境下能否成功 。 这是检验可复制性的重要一环 。 试对的过程 , 要验证三个问题:费用率上限、推广周期、推广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