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有所不为,往往更能助你事半功倍

在我国的西汉时期 , 开国功臣曹参是江苏沛县人 , 秦朝时曾任沛县狱吏 。 公元前209年 , 曹参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 , 身经百战 , 屡建战功 。 刘邦称帝后 , 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 , 曹参功居第二 , 封为平阳侯 , 仅次于萧何 。
【爱历史】有所不为,往往更能助你事半功倍
文章图片
因曹参德高望重 , 刘邦请他去任齐王(刘邦的长子)的相国 , 由他来辅佐齐王治理齐国 。 汉丞相萧何死后 , 曹参继任汉丞相 , 并且遵照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来治理国家 。 "萧规曹随"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
曹参来到齐国以后 , 马上把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们与一些有才识的知识分子召来 , 虚心地向他们请教 , 如何来安抚和管理好百姓?如何才能把破败的国家治理好?
因为召集来的有好几百人 , 每个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谈 , 所提出的办法也五花八门 , 有的竟不着边际 。 这么大的事 , 又众说纷纭 , 曹参也没有办法 , 一下子很难决断该听谁的 。
正当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 有人告诉他 , 住在胶西的盖公擅长于研究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 , 有治国的才能 。 曹参听说后 , 思贤若渴 , 立即派人带着厚礼恭敬地把胶西盖公请来 。 盖公来了以后 , 曹参礼贤下士 , 亲自拜见 , 向盖公请教治世安民之道 。
盖公看曹参一片真心 , 就向他建议当前治理齐国应当采取清静无为的办法 。 盖公对曹参说:"只要上面的官府清静 , 不扰民不生事 , 那么 , 下面的老百姓的生活自然就安定了 。 百姓安定后 , 社会经济随之就能得到恢复和发展 , 国家也就能治理好了 。 "
曹参听了他的话以后非常高兴 , 决定把盖公留在齐国 , 并把自己住的正房让出来 , 请盖公住 , 以便随时为他治国出谋划策 。
【爱历史】有所不为,往往更能助你事半功倍
文章图片
曹参在齐国担任相国的九年中 , 按照黄老"无为而治"的办法制定各项政策 , 不准官员去打扰百姓 , 严惩做坏事祸害百姓的言员 , 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爱护民力的官员 , 使齐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
【爱历史】有所不为,往往更能助你事半功倍】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 , 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的日子 , 因此 , 齐国的人都称赞曹参是一个贤明的丞相 。
无独有偶 , 东汉时期 , 贵人邓缨受到和帝宠爱 , 皇后阴氏十分嫉妒 。 但邓绥为人谦恭 , 性格柔顺 , 对阴氏十分尊重 。 与阴氏同时进见和溶 , 邓綏从不正坐;和帝每次提问 , 邓绥总是让阴氏先说 , 从不与阴氏抢话头;每当发现自己的服饰与阴氏相同或相近时 , 邓绥便立即换掉 , 绝不与阴氏抢风头 。
【爱历史】有所不为,往往更能助你事半功倍
文章图片
尽管如此 , 阴氏仍然与人一起施行巫蛊之术 , 企图置邓绥于死地 。 鉴于阴氏的专横、阴险与邓绥的谦逊、忍让形成鲜明对照 , 和帝幽禁了阴氏 , 并在邓绥称病辞让的情况下坚持将她立为皇后 。 这个故事 , 被后代史家公认为"不争之争"的典型范例 。
这里的"不争之争",与作为领导方法的"无为而治"在道理上是相通的 。 这里的"不争"并非真正的"不争",而是以"不争"为"争"的手段;"无为而冶"中的"无为"也并非真正的"无为",而是以"无为"为"为"的手段 。
所谓"无为而治",实质上就是把"有所不为"当作治政的方法和艺术 。 兵法的开山祖师姜太公说 , 最高明的政治是无为而治 。 无为而治是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道家学说的核心 , 道家同样把无为而治视为治政的最高境界 。
至于历代帝王将相 , 大概没有谁不希望能用最少的心血来建树最大的政绩 。 只不过实现无为而治 , 实在需要领导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下面再来看一个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贱 , 姓宓 , 名不齐 。 有一次 , 他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 。 当他到任以后 , 却时常弹琴自娱 , 不问政事 , 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 , 民兴业旺 。
【爱历史】有所不为,往往更能助你事半功倍
文章图片
这使他的前任百思不得其解 , 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 , 从早忙到晚 , 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 。 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 , 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 "
很多企业中的领导人 , 喜欢把一切事物都揽在身上 , 事必躬亲 , 管这管那 , 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手下人去做 。 这样 , 使得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说 , 还会被公司的大小事务搞得焦头烂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