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三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明亮的眼睛》剧照 , 1934年
就整体而言 , 经济危机给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 “口红效应”成就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腾飞 。 除了逆势发展的电影业外 , 在危机期间 , 美国娱乐业、广播业、视觉艺术产业等都获得了长足发展:1931年 , 《华尔街日报》进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 , 发行量超过了百万份;米老鼠系列作品红遍全球 , 它带来的欢笑冲淡了人们对现实的恐惧和绝望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小上校》电影海报 , 1935年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小上校》剧照 , 1935年
在经济衰退期 , 在文化消费中释放压力、寻求精神寄托是一种普遍现象 , “口红效应”也成就了日本漫画艺术的崛起 。 上世纪80年代末 ,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 , 转而进入了漫长的30年经济寒冬 。
然而此时 , 漫画却蓬勃发展起来 , 成为了人们放松和疗伤的绝佳选择 , 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经济利润 。 1985-1990年 , 动漫产业的市场规模由261亿日元增至1069亿日元 , 约扩大了四倍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手冢治虫《阿童木与凤凰》 , 纸上水彩 , 12×17cm , 1981年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手冢治虫《缎带骑士》 , 28.5×38.5cm , 1981年
正因如此 , 日本政府将动漫作为国家精神的载体来进行宣扬推广 。 2004年 , 时任日本首相在时政方针演讲中提到 , 《千与千寻》是日本人的“精神” 。 该片获得了包括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 , 全球总票房超过2.5亿美元 。 1996年 , 日本将动漫产业确定为国家第二位重要产业 , 成为了日本文化发展的一大支柱 。
口红效应能长久吗?
但其实在经济衰退期 , 文化与艺术同样面临着因人们收入总体降低而出现的总需求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 危机期间 , 由于消费能力总体下降 , 用于购买“口红”的支出必然也会相应减少 。 “口红效应”是不可能完全超脱于整个经济危机之外的 , 所以深究起来 , 它只是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局部特征而已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西尔维·弗勒里《Colorful 5 (Purple)》 , 布面丙烯 , 2017年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西尔维·弗勒里《Solar Exposure》 , 布面丙烯 , 2017年
此外 , “口红效应”虽然存在 , 但绝不能想当然 , 并不是所有文化与艺术都能成为大卖的“口红” 。 “口红效应”的实质是通过消费较低廉的消费品来满足和提高精神上的需要 , 从而抵抗物质生活的下降带来的强烈不适 。
手冢治虫《森林大帝》 , 纸上水粉和记号笔 , 34×24cm , 1981年
毕竟当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很难满足时 , 所有支出都是会经过谨慎思考的 。 因此 , 符合条件的“口红”需满足几个条件:第一 , 价格要足够低;第二 , 要具有心理安慰作用;第三 , 相比同价位的消费品 , 它的“安慰”作用要更强 。 想要使“口红”热卖常销 , “内容为王”才是铁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