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三 )


上即位 , 欲事伐匈奴 。 而嫣先习胡兵 , 以故益尊贵 , 官至上大夫 , 赏赐拟于邓通 。
——《史记·佞幸列传》
崇儒以对内 , 伐胡以对外 。 内政外交的两大转变同时出现 , 相辅相成 。 儒生们编造的盛世图景对孝武帝的匈奴政策影响很大 。
因为尧舜之君做到的是“蛮夷率服” , 孝武帝当然也就不能满足于像秦始皇那样把匈奴人远远儿地赶出河套了事 。 他总希望在武力打击之余 , 通过招安抚循 , 分化瓦解匈奴部众 , 最终臣服这个桀骜不驯的草原民族 。 为此 , 武帝可花了不少的冤枉钱:
居无何 , 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 , 汉发车二万乘 。 县官无钱 , 从民贳马 。 民或匿马 , 马不具 。 上怒 , 欲斩长安令 。 黯曰:“长安令无罪 , 独斩黯 , 民乃肯出马 。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 , 汉徐以县次传之 , 何至令天下骚动 , 罢獘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
及浑邪至 , 贾人与市者 , 坐当死者五百余人 。 黯请闲 , 见高门 , 曰:“夫匈奴攻当路塞 , 绝和亲 , 中国兴兵诛之 , 死伤者不可胜计 , 而费以巨万百数 。 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 , 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 , 因予之 , 以谢天下之苦 , 塞百姓之心 。
今纵不能 , 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 , 虚府库赏赐 , 发良民侍养 , 譬若奉骄子 。 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 , 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 , 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 , 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 ”上默然 。
——《史记·汲郑列传》
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文章图片
搜刮本国的民脂民膏来优待异族的降兵降将 , 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恐怕都是不多见的 。 背负一代雄主的令名 , 孝武帝为什么要干这种亲痛仇快的蠢事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孝武帝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仁义感化”泯灭汉匈两族的内外之别 , 把匈奴变成汉朝治下的新臣民 , 只要这样才叫“柔远能迩 , 蛮夷率服” 。
要建立一个连秦始皇都不敢奢求的空前庞大的多民族帝国 , 孝武帝的扩张野心可见一斑 。 汲黯批评他私欲膨胀绝非空穴来风 。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 , 在汲黯的那番话中 , “内多欲”是同“外施仁义”联系在一起的 , 后者是实现前者的手段 。
为了满足扩张的欲望 , 孝武帝需要儒学作他的“帮凶” 。 不但对外向被征服的新民族展示汉朝的仁义形象 , 争取他们的认同;更要对内宣扬臣子的忠君之道 , 说服汉朝臣民为了皇帝的扩张野心而甘愿忍受长期战争带来的生活痛苦 。 对于这后一点 , 很明显 , 一再批评孝武帝的汲黯是断不肯助纣为虐的 , 孝武帝只好借重那个听话的公孙弘了 。 司马迁说:
弘为人恢奇多闻 , 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 人臣病不俭节 。 弘为布被 , 食不重肉 。 后母死 , 服丧三年 。 每朝会议 , 开陈其端 , 令人主自择 , 不肯面折庭争 。 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 , 辩论有余 , 习文法吏事 , 而又缘饰以儒术 , 上大说之 。
——《史记·平津侯列传》
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文章图片
逆来顺受的公孙弘和汲黯大不相同 。 汲黯是孝武帝跟前儿的老人了 。 想当年还做太子的时候 , 年少的刘彻便对这位严肃的潜邸侍从敬惮不已 。
反观公孙弘 , 他在皇帝面前总是低眉顺目 。 既没有汲黯那样七世为卿的煊赫家世 , 也没有从龙潜邸的深厚资历 , 公孙弘要想争取武帝的青睐 , 不得不柔顺媚上 。 就算知道皇帝做得不对 , 公孙弘也会默默地保留自己的意见 , 不肯与武帝当面争执 。 这使得孝武帝与公孙弘相处的时候 , 要比面对汲黯松快得多:
大将军青侍中 , 上踞厕而视之 。 丞相弘燕见 , 上或时不冠 。 至如黯见 , 上不冠不见也 。 上尝坐武帐中 , 黯前奏事 , 上不冠 , 望见黯 , 避帐中 , 使人可其奏 。 其见敬礼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