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文章图片
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文章图片
本期话题
平津侯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由布衣登上宰相之位的大臣 , 而他的上位正得益于武帝的大力提拔 。 可是对这位新任宰相 , 厉兵秣马、准备造反的淮南王刘安却满心地瞧不上 , 认为公孙弘不足以妨碍自己的夺权大计 。 究竟武帝鉴人的眼光准不准?公孙弘这个宰相对他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文章图片
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文章图片
电影《黑金》里 , 两位江湖大哥周朝先和丁宗树为了一个立法委员的党内提名而争得你死我活 。 最终 , 精明强干的周朝先输给了庸庸碌碌的丁宗树 。 侯部长解释说:
“(丁宗树)他听话嘛 。 ”
听话 , 大概也是孝武帝力捧公孙弘 , 放弃董仲舒的主要原因 。 只不过 , 在孝武帝的敌人看来 , 这个选择并不怎么高明 。 比方说那个数十年来处心积虑 , 屡兴谋反之思的淮南王刘安 , 他在臧否汉廷公卿的时候 , 便对公孙弘充满了不屑:
淮南王谋反 , 惮黯 , 曰:“好直谏 , 守节死义 , 难惑以非 。 至如说丞相弘 , 如发蒙振落耳 。 ”
——《史记·汲郑列传》
刘安说 , 公孙弘就是一张华而不实的蒙皮 。 别看他平时礼乐仁义、光鲜亮丽 , 当真遭遇改朝换代、革故鼎新的考验 , 他对旧主的忠诚就会像枯叶辞树一样 , 说话儿就烟消云散了 。
从古到今 , 那些最听话的谀臣大概都是这样的吧:皇帝误以为他听话 , 其实他顺从的并不是皇帝本人而只是皇帝屁股底下那把椅子 。 如果换了别人坐在那把椅子上 , 他转头就听人家的了 。 假设刘安造反成功、黄袍加身 , 我想公孙弘大概也会把他穷治淮南反狱的“敬业精神”移用到对孝武帝刘彻的大刑伺候上来 。
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文章图片
家有诤子 , 不败其家;国有诤臣 , 不亡其国 。 得了软骨病的公孙弘显然不是诤臣之选 , 那谁才是呢?刘安为孝武帝挑选的诤臣是汲黯 。 而对这个选择 , 孝武帝本人也是认同的 。 因为武帝曾经和严助这样讨论过汲黯的为人:
黯多病 , 病且满三月 , 上常赐告者数 , 终不愈 。 最后病 , 庄助为请告 。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 , 无以逾人 。 然至其辅少主 , 守城深坚 , 招之不来 , 麾之不去 , 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上曰:“然 。 古有社稷之臣 , 至如黯 , 近之矣 。 ”
——《史记·汲郑列传》
严助说 , 汲黯这个人择善固执 , 抱持定见 , 可不是凭谁吓唬吓唬就能轻易动摇他的 。 孝武帝点头称是:古时候传说的社稷之臣大概就是汲黯这个样子的吧 。
“社稷之臣”——我想孝武帝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 , 他应该知道这个评价的分量 , 也应该知道发生在祖父孝文帝和袁盎之间的这段典故:
绛侯为丞相 , 朝罢趋出 , 意得甚 。 上礼之恭 , 常自送之 。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 。 ”盎曰:“绛侯所谓功臣 , 非社稷臣 , 社稷臣主在与在 , 主亡与亡 。 方吕后时 , 诸吕用事 , 擅相王 , 刘氏不绝如带 。 是时绛侯为太尉 , 主兵柄 , 弗能正 。 吕后崩 , 大臣相与共畔诸吕 , 太尉主兵 , 适会其成功 , 所谓功臣 , 非社稷臣 。 ”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晋公子|汉武帝有鉴人之明吗?为何他力捧的宰相被淮南王刘安认为一无是处
文章图片
“社稷之臣”这个评价只能授予那些有勇气、有决心与社稷共存共亡的骨鲠忠臣 。 而以这个严格的标准来衡量 , 袁盎说 , 即便被誉为匡扶汉室、再造国家的周勃也当不起“社稷之臣”的称号 。 因为高皇帝驾崩后 , 周勃没能顶住吕太后的政治高压 , 反而屈从她破坏了高帝与群臣共立的白马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