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_社会|岱峻:加拿大启氏三代与华西医学( 二 )


最初 , 他们住在棉花街一家大旅馆内 , 同时在附近租房设布道所 。 不久 , 他们在四圣祠北街租用范姓家苑作久居之所 。 继后 , 他们又以永租形式购得业主李维荃、骆成疆、徐子明、曾尚志等名下13院宅地 , 占地5000多平方米 。 经过维修改建 , 计有房屋近三百间 , 相继办起基督堂和福音堂 。 此时 , 成都霍乱流行 , 启尔德的妻子詹妮·福勒于1893年7月感染霍乱 , 三日后病逝 。 他们安葬好逝者 , 出城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山上暂避瘟疫 , 两个月后才回成都 。 启尔德曾描述他们当时处境:“我们遭到鄙视……他们设想 , 我们必定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内犯了什么罪 , 因此我们试图逃避其后果 , 才逃到他们国家的遥远的内陆省来的 。 ”
11月3日 , 他们的小诊所在成都四圣祠北街12号开业 , 这是他们在成都兴建的第一家西医诊所(即今成都二医院前身) , 是西方现代医学传入西蜀之肇始 。 良辰吉日 , 第一天一开业就来了18位患者 。 这一天恰好是他们到达中国一周年的日子 。
加拿大_社会|岱峻:加拿大启氏三代与华西医学
文章插图
华西现代医学奠基者启尔德
1894年 , 启尔德被派往上海 , 迎接新一批医学传教士来华 。 溯江而上 , 水流湍险 , 行船撞上礁石 , 船只顷刻间倾斜下沉 , 众人尽力从沉船上抢救物资 , 接下来的四天 , 他们边等待救援 , 边用煤火将衣物、书籍和床上用品烤干 。 患难中 , 27岁的启尔德与一位名叫丽塔(Retta Gifford)的女子相爱了 , 她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女子医学院 。 经过5个月行程 , 他们到达成都 , 结为夫妻 。 丽塔取汉名启希贤( Retta Gifford Kilbom) 。 他们被教会派到嘉州(乐山)开办仁济医院 。
1895年 , 启尔德长子启真道在乐山出生 。 这年4月 , 他们一家回到成都四圣祠北街 。 5月8日 , 发生“成都教案” , 起因据《华阳县志》载:“……闻诸故老则省中以旧俗 , 儿童五月五日撒李子于东较场中 , 而流氓乘时因已扑毁教堂也 。 ”据传 , 不明就里的启尔德从教堂出来 , 手持洋枪 , 企图鸣枪驱散人群 , 结果无异于烈火烹油 。 于是举家出逃 , 到上海避难 。 直到翌年4月事件平息 , 才又回成都 。 被毁的教堂、医院、学校和住宅始陆续重建 。
作为医学博士 , 启尔德对中国缺医少药的局面洞若观火 。 他在1901年4月发表的《中国医药差会的事工》中说 , 中国不合格医生多如牛毛 , 且全是各科“通才” , 其唯一手段是劝说患者接受处方;如果误诊 , 他们会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开脱 , 理由是指责病人吃了某种犯克食物 。 1905年 , 启尔德争取加拿大基督教会获得部分捐赠 , 又得到四川官府资助的1500多两黄金 , 在四圣祠街修建了一座有120张病床的四层西医大楼 , 两年后竣工 , 取名“四川省红十字会福音医院” , 后定名为“仁济医院” , 因仅收男患者 , 又称“仁济男医院” 。
加拿大_社会|岱峻:加拿大启氏三代与华西医学
文章插图
1913年四川红十字会福音医院正式开诊
启尔德担任医院院长 , 兼医生、药师、护士长 , 还要到乐山、自流井、荣县等地医院巡诊 。 他在报告中写道:“这里有高山、深谷 , 有平原、溪流 。 河水或急流而下 , 或蜿蜒缓行 。 无不壮美 。 但最吸引我视线的 , 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男女老少 。 他们人数众多 , 无处不在 。 神秘又平凡 , 灵巧又无知 , 勤劳又贫穷 。 ”此时 , 他开始质疑单纯布道的有效性 , “医务传教士应花更多的时间在医治病人身上 , 而不是光用嘴巴布道和说教” 。 每逢病人愈后向他表示感谢 , 他说 , 我哪有什么功劳 , 是神的眷顾 , 感谢上帝吧 , 上帝才是“最高明的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