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商鞅与韩非法治思想有哪些区别?治国之本与帝王工具,大秦帝国( 二 )


总之 , 韩非子认为“法”、“术”、“势”都是帝王工具 ,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 不可偏废;而商鞅的治理理念基本完全靠单纯的法治观念 , 在实践上而言 , 韩非将法治、术治、势治相结合的理论 ,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渴望生活|商鞅与韩非法治思想有哪些区别?治国之本与帝王工具,大秦帝国
文章图片
推行法治思想手段不同
商鞅“君臣共操”、“重赏轻罚”
在法治思想推行的手段上 , 虽然商鞅和韩非都是出于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阶级利益 , 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时代不同 , 也使得他们对法的地位 , 法的执行者的主张也存在一定区别 。
商鞅要求君主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律 , 为了确立法令的权威性 , 他提出“有道之国 , 治不听君 , 民不从官”的观点 , 法高于一切 , 即使是君主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 “法者 , 君臣之所共操” , 君臣都是执法者 , 官吏和君主都有一定的独立执法权力 , 商鞅不主张君主独揽一切权力 , 而是提倡君臣合作共治国家 。
在刑罚方面 , 商鞅与韩非有不同侧重 , 他明确提出“轻罪重罚”的观点 , 他认为 , 只有对轻罪处以极重的刑罚 , 才能防止人民犯更大的罪 , 因而他主张用恐怖手段制造威慑力来驱使民众服从统治 , 用刑罚统治人们 , 才会使人们害怕 , 才能没有奸邪 ,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 商鞅确立了一系列严厉刑罚措施 。
商鞅还反对任何形式的刑罚减轻和赦免 , 他主张“刑重而必” , 任何犯法都不能逃脱严刑;当涉及到“刑赏”时 , 商鞅也主张“刑多而赏少” , 反对滥赏 , 只赏有功于农战和告奸的人 , 后来发展的直接取消赏 。
商鞅反对儒家的德治主张 , 坚持提倡重刑主义 , 认为“仁义不足以治天下” , 但商鞅也不否认道德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 承认道德的感召作用 , 但其认为道德的感召作用来自于君主的强力 , 而君子的强力则来自于刑罚的威慑力 , 而不是来自于君主的品行 。
渴望生活|商鞅与韩非法治思想有哪些区别?治国之本与帝王工具,大秦帝国
文章图片
韩非“导制其臣”、“刑赏二柄”
在法的推动和执行上 , 韩非认为 , 刑、德是执法的手段 , 必须牢牢把握在君主手上 , 不能落入人臣之手 。 基于韩非对人性逐利的理念 , 他认为君臣之间只能是交易关系 , 所以君主不能放权 , 但君主也不可能直接管理和控制所有人民 , 这就借助臣子管理人民;君主只要控制了官吏 , 就等于控制了民众 。
韩非的“法” , 是君主个人意志的体现 , 是君主权力的派生物 , 君主不能与人分享政权 , 也不能与臣下分权 , 法就是君主的命令和意志 , 法就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 对于法的创立 , 只有君主才有法律制定权 , 臣民没有立法资格 。 所以 , 在韩非的严重 , 君主用威势去行法用术 , 在完备的法令下 , 让臣子听令行事 , 奉公守法 , 法令只是君主控制臣下的制驭之术而已 。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在刑罚方面 , 他也赞成“以刑去刑” , 认为重刑可以止奸 , 他认为杀一人而引起众多人的警觉 , 才叫法治;但韩非在极力主张重刑的同时 , 也注意到实施重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韩非在厚赏厚罚、惠誉相当的基础上 , 强调“求过不求善” , 使得严刑重罚的法治思想路线 , 在“刑赏二柄”的理论上更为完善 , 对后来秦国实行的严刑峻法 , 刻薄寡恩的统治政策 , 起到了推动作用 。
渴望生活|商鞅与韩非法治思想有哪些区别?治国之本与帝王工具,大秦帝国
文章图片
商鞅、韩非法治思想实行目标不同
商鞅的法治思想是为富国强兵 , 统一天下
商鞅不仅是法家思想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 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 他被秦孝公重用后 , 在秦国大刀阔斧地实行商鞅变法 , 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就 , 使秦国国力大增 , 从弱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霸主式的国家 , 商鞅法治思想及其改革目标就是为了富国强兵 , 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