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去洞庭“心腹之患”须治“软脚堤坝”
:原题为_新华每日电讯|去洞庭“心腹之患”须治“软脚堤坝”。
“小沙眼”频酿大险情
去洞庭“心腹之患”须治“软脚堤坝”
文章图片
▲7月23日 , 在浪拔湖镇红堰湖村 , 救援人员在装填石袋 。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思汗摄
洞庭湖蓄纳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大河 , 通过松滋、藕池、太平、调弦四口吞吐长江 , 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 同时也是全国治水的重点、难点 。 6月底至今 , 多场特大暴雨引发汛情 , 采访人员在洞庭湖区抗洪抢险一线采访了解到 , 洞庭湖防洪体系中 , 沙质“软脚堤坝”普遍存在堤身、堤基渗漏严重等问题 , 是防汛抗洪的突出“软肋” 。 多地水利专家建议 , 启动吹填压浸、高喷灌浆等治理工程 , 升级换代这类堤坝 , 努力消除洞庭防洪的“心腹之患” 。
“小沙眼”频酿大险情
洞庭湖平原是著名“鱼米之乡” , 上千万人口和重要基础设施靠堤防保护 , 堤坝失守、洪水肆虐的后果不堪设想 。
今年汛期 , 洞庭湖水系很多干堤 , 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 , 可谓劳苦功高 。 但仍有一些堤坝出现险情 , 靠抢险队伍全力以赴“堵” , 才转危为安 。
位于西洞庭湖区的沅江、澧水和洞庭湖的结合部 , 防汛任务十分艰巨 。
14日上午 , 采访人员来到这一区域抗洪一线采访 。 看到沅江大堤边一处排水渠道内 , 有一处经过处置后正在监测中的翻沙鼓水险情 。 险情发生处渗入的水流 , 已经汇集成了一口小池塘 。 虽然出险点被重重木桩包围 , 用大量沙袋、鹅卵石压住 , 但仍有细细的水流和气泡汩汩升腾 。
根据水利部门在出险地设立的告示牌和现场值守人员的介绍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9日19时30分 , 这个堤段防洪大堤沅江水位达到38.70米 , 超警戒水位1.2米 。 参加义务巡堤的一位当地群众发现 , 大堤边有个洞 , 夹带泥沙的浑水源源不断向外涌出 , 他立即向防汛部门报告 。
一位从事水利工作30多年的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险情发生后 , 当地紧急制定了沙袋、鹅卵石铺盖导渗的处险方案 。 随后 , 抢修了一条200多米长的抢险通道 , 先后组织了干部群众和抢险应急队员600余人 , 动用了大量工程机械投入抢险 。 在投入数千个沙袋、800多立方米鹅卵石 , 筑起一个巨大的砂石反滤导渗压盖后 , 险情才得到有效控制 。
“如果不是及时发现、迅速处置 , 这处险情大概率会导致堤坝溃决 。 ”这位专家心有余悸地说 , 这个出险点位于一个大型堤垸最上游 , 一旦堤坝溃决堤外高洪水位涌入 , 包括一个县城和9个乡镇街道、约26万人口、37万亩耕地将受灾 。 对最先发现险情的居民 , 当地政府给他颁发了3000元奖金 。
水利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发生险情的这段大堤 , 属于沙质大堤 。
采访人员环洞庭湖采访 , 遇上很多发生险情的现场 。 沙质堤坝 , 经常扮演主角 。
23日 , 南洞庭湖区一段堤坝 , 发生沙眼流土重大险情 。 森林消防、公安、防汛应急等千余人紧急驰援 , 在高温酷暑中打响大堤保卫战 。 沿堤巡查人员发现 , 一处曾出现沙眼险情的农田水温较低 , 部分位置水深齐腰 , 怀疑堤外沱江的水已经渗透到堤内 。 水利专家迅速赶到现场 , 发现多个沙眼已连成一片 , 对大堤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 当地迅速组织力量 , 开展抢险 。
在烈日高温中 , 数百抢险人员在沙眼群上方铺设土工布 , 大量铺设砂卵石 , 修筑围堰 。 烈日下 , 抢险队员们开挖导渗沟 , 装袋、搬运、铺设砂卵石 , 不时齐喊口号相互鼓劲 。 休整间隙 , 大家往头顶浇水降温 。 经过一番苦战 , 险情才基本得到控制 。
“沙堤”成洞庭“通病”“心病”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描绘的美景 。
- 新华社|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球累计新冠病例超1800万例
- 每日经济新闻|11人中毒,1人抢救无效去世!紧急提醒:近期吃河粉要小心
- 每日经济新闻|增量资金来了——道达早评
- 新华社|SpaceX载人飞船成功返航 龙飞船完成首次载人试飞任务
- 新华每日电讯|陕西白河治污之困:清水变“黄水”,为何20多年还治不好|电讯特稿
- 新华社|长得美还“好学”!孔雀溜进图书馆赶都赶不走
- 新华每日电讯|毕业季“租房小白”如何避开黑中介挖的“坑”
- 新华社|全球8亿儿童血铅含量超警戒标准,近半生活在南亚地区
- 新华网|美国“龙”飞船载两名宇航员返回地球[图]
- 新华网|新华调查|打通城市治理“堵点”之聚焦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