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礼与法中的蒙元帝国军事密码
文章图片
钱冠宇/文
历史上 , 蒙古人的军事战斗力惊世骇俗 , 他们扫荡千军、所向披靡 , 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 “上帝的鞭笞”“来自地狱的魔鬼” , 分别是俄国人和西欧人用来形容蒙古征服的词语 , 由此可见蒙古军队带给他们的巨大梦魇 。 谈及蒙古军队为何能够战无不胜 , 以往的研究和讨论主要聚焦的是其组织制度与战略战术 , 比如千户制、怯薛制、机动灵活的骑兵突袭等等 , 更如美国著名内亚史家丹尼斯·塞诺(DenisSinor)在《论中央欧亚》一文中指出的那样:“蒙古征服是一种我们今天可称之为‘后勤战争’的结果 。 人们对这一景观印象极为深刻:不同的兵团 , 分别距离上千英里 , 各自行动 , 却在统一的指挥之下 , 协调其行动 , 在规定的日子、在规定的地方会师 。 每一件事都是有组织有预见的 , 每一步都神机妙算 。 完美训练的部队甚至抵御抢劫的诱惑以服从命令 。 我认为 , 中央欧亚最伟大的成就在于 , 它产生了一种团结精神 , 一种遵守纪律和自我约束的精神 , 在世界史上实罕有其匹 。 ”
蒙古人的军事组织、战略和纪律 , 体现在对领袖威权的绝对服从上 , 而领袖威权又透过一系列军事礼仪与法规表现出来 。 不过 , 提到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与军事法 , 似乎总是语焉不详 , 原因当然是相关的研究凤毛麟角 。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周思成的《规训、惩罚与征服: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与军事法》可谓这一领域的填补空白之作 。
一
何谓军事礼仪与军事法?在周思成看来 , “军事法是一种威吓和处罚的制胜手段 , 军事礼仪则是将军事刑赏烙印在个人肉体和心灵上的仪式 , 或者说 , 一种从肉体和心理层面对军队进行规训 , 从而达到伦理价值内化目的的手段 。 二者共同服务于国家和统治阶级对军队这个暴力机器进行支配的特殊目的 , 其实是一对双生子 。 ”
简单说 , 军事礼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和仪式 , 而军事法就是具体的赏罚举措 , 二者如同硬币的正反面 , 彼此相生相寓 , 对于我们在组织、战略之外 , 破译蒙元帝国的军事密码大有助益 。
周思成这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写出的 , 基本内容还是遵照历史学术论文的体例 , 分不同章节具体论述了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和军事赏罚 , 整体而言 , 该书呈现出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 其一是内亚视角 , 其二是注重语文学方法 , 其三是广泛利用非汉文的域外史料 。
正如日本蒙元史学者岩村忍所言:“蒙古在世界游牧史上的意义 , 不止在于它是史上疆域最广大的帝国 , 也不尽在军事实力惊人强大 , 更多是因为它作为游牧史的典型所具有的研究价值 。 ”周思成的研究对象虽然是蒙元帝国 , 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此 , 而是希望借助蒙元帝国的典型特征 , 进一步“追溯和摹画内亚独特的军事文化传统” , 将曾经出现在中国历史中的北方游牧诸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等都纳入到研究视野 。
例如 , 在军事礼仪层面 , 周思成论述蒙古人对于“纛”(音dao)、旗鼓制度、祭祀仪式时就引入了内亚视角 。 与中原“纛”的形制不同 , 蒙古的“纛”是指垂有牦牛尾或马尾的旗帜 。 旗纛在平时象征着君主或次级权威 , 战争状态下则代表主将的荣耀 , 指示主将所在的位置 。 除了象征权威的“纛”之外 , 蒙元军队还采用过许多杂色军旗 , 这些军旗有红、白、黑多种颜色 , 而且绘有日、月等象征性图案 , 起着辨识身份和指挥作战的作用 。 那么 , 军旗上的图案来源何处呢?
周思成认为 , 这些图案“来源于突厥-蒙古游牧民给牲畜烙印的财产标志Tamga” 。 Tamga可以被翻译为“马印” , 其实就是草原社会上的一套用来辨识牧地使用权和牲畜所有权的符号 , 是突厥-蒙古系游牧民族通行的做法 。 因为游牧生活需要不断迁徙 , 而且牲畜也会随着季节轮转而改换外表 , 所以在牧地和牲畜身上留下鸟、鱼、日、月、火、王座等符号文字作为标记 , 就可以有效地辨识自家财产 。
- 生活中的情感不会无趣|却还是一败涂地!,甲午战争——光绪机关算尽
- 华东苏人强|《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感人肺腑的话
- 一半秋色|如果关羽不使诈,能打败他吗,三国中的蔡阳追杀千里走单骑的关羽
- 天天钓鱼|科学使用,渔获暴增!,钓鱼技巧:揭秘传说中的原塘颗粒
- 科技论|古代帝王中的一股清流:赵匡胤选择杯酒释兵权而不是大开杀戒!
- 科技论|秦始皇要负多大的责任?,对于大秦帝国的灭亡
- 科技论|你们知道多少?,大清五寺中的太常寺和大理寺分别是干什么的
- 世界历史演义|11世纪:大宋盛世,塞尔柱雄霸中东,维京缔造北海帝国,世纪大对决32
- 一辈子陪伴|多肉中的贵族,叶子肥成“气球”,越养越值钱,养盆白肌海豹
- 大宝说历史|二战资料局二战纵览第五章:德意志帝国崩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