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四 )


四椽栿与半驼峰的配合使用 , 避免了水平出跳 , 在竖直方向也保证佛坛上方的空间不至窄仄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斗拱-
佛光寺选用的斗拱(铺作) , 根据位置功能不同 , 大致可以分为外檐、内槽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佛光寺东大殿外檐斗拱
其中外檐铺作三种:
柱头铺作(七铺作双杪双下昂) 。
补间铺作(五铺作双杪 , 不施栌斗) 。
转角铺作(正面与两侧均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其中内槽铺作四种:
内槽的斗拱都以正面向内槽 , 后尾向外槽 。
内槽柱头铺作(正面四跳承四椽明栿 , 后尾出一跳承明乳栿) 。
内槽补间铺作(正面三层柱头枋以上出三跳华拱 , 后尾一二层柱头枋出拱两跳) 。
内槽转角铺作(正面四十五度角出华拱四跳 , 后尾出华拱一跳) 。
内槽两山柱头铺作(正面七层出三跳 , 四层以上在第三跳跳头中线安斗后尾出一跳承乳栿)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东大殿斗拱作为檐下的局部构造 , 将屋檐悬挑出四米之外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这有效地保护柱根以及土墙免遭雨水的侵蚀 , 成为中国古建中悬挑屋檐最远的斗拱实例 。
-彩画-
佛光寺东大殿彩画整体上属于《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中的“丹粉刷饰” , 是唐代最普遍的彩画类型 。
做法是侧面刷土朱 , 以醒目的白线来勾勒轮廊 , 底面则刷黄丹提亮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东大殿现存彩画都被后世刷饰所覆盖 , 但仍能露出淡淡“丹粉赤白”痕迹 。
东大殿的斗拱彩画是“丹粉刷饰” , 拱底面加饰白色燕尾彩画 , 成凸字形 。
阑额上间断的的白色长条图案 , 与《营造法式》中记载的“七朱八白”彩画形式相一致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宁波保国寺大殿后檐阑额七朱八白彩画
东大殿天花采用平闇的做法 , 即用方椽和素板形成约1尺见方的密格 , 形成盝顶状的造型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平闇天花彩画与《营造法式》中的“穿心斗八”在构成上有相似之处 , 推测是由天花图案发展演化而来 。
东大殿现存有唐代彩画两幅 , 分别位于前檐南、北二次间内槽额上壁的西侧 , 均为五彩遍装的卷草图 。
卷草叶片肥大而不露枝条 , 以青绿为主色 , 与周围木构的赤白彩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
《营造法式》所记载的“丹粉刷饰屋舍”中的具体做法与佛光寺东大殿彩画相对应 , 说明北宋的刷饰制度是对唐代赤白彩画的高度继承 。
-壁画-
东大殿的内槽拱眼壁表面和明间佛座背面存有唐代壁画 , 其上以佛、菩萨、天王等宗教题材为主要内容 。
壁画以青绿设色为主 , 线条挺劲 , 为典型的“焦墨淡彩” 。
东大殿的唐代壁画 , 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的唐代壁画遗存 , 展现出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
-塑像-
东大殿有35尊塑像 , 体型高大 。 其中三尊主佛高度都在5米以上 。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爱历史】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观赏
文章图片
塑像在唐以后数次重妆 , 色相和服装纹饰都有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