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二 )


原本这也是一种好建议 , 不过基本上也是没有多大决断力的太子怕逆了天子父亲之意 , 惹他老人家不开心 , 于是吞吞吐吐地说道:"父皇历尽艰险 , 跑了大老远出来避难 , 我作为皇储怎么忍心弃他不顾不留在他身边呢!这是不孝顺的行为 , 即使是大家说得对 , 我要跟大家一起留下 , 按理说也应该和父皇道别以后再留下来 , 所以我还是想回去和父皇商议一下 , 然后听候他老人家的吩咐才行 。 "
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本文插图
太子说着说着居然大哭起来 , 涕泪横流的凄凉样 , 也不知是不是故意扮猪吃老虎还是什么的(其实太子早就另有所图) , 反正他要扮孝子想回马西行 , 追随李隆基的脚步 。 此时太子的颇为骁勇的儿子建宁王和太子最得力的贴身宦官李辅国还真是有点急了 , 于是拉着太子的马笼头劝谏道:"安禄山举兵反唐 , 进犯长安 , 以至生灵涂炭国家四分五裂 , 现在大家都心向大唐 , 甘愿为国捐躯 , 如果不顺从民意 , 怎么能够收复大唐大好河山呢!现在殿下随天子入蜀避难 , 如果安史叛军焚毁了通向蜀中的栈道 , 回救无望 , 那么中原沃土就拱手送予安禄山了 , 这个也太愚蠢啦 。 到那时 , 人心思变 , 想再聚拢人气就难上加难了 , 失去了民心 , 想要再有所作为 , 恐怕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 大唐也会彻底没救了 , 人心向背确实是势不可挡也 。
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本文插图
现在不如先收聚西北边地的散兵游勇 , 然后与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的兵力会合 , 与之合力东讨叛军 , 收复两京 , 平定四海 , 挽狂澜于既倒 , 使大唐帝业得以延续 , 然后再打扫宫殿迎回天子返京师 ,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孝顺吗!目前国难当头又何必作儿女情长之态呢!这不免太迂腐了吧?"太子的另一个儿子广平王也劝太子留下来 。 再加上父老乡亲们都死命地拦住太子的马头 , 生怕他飞了的样子 , 也使他无法前行 。
也正是这一拦 , 使太子李亨留了下来 , 从此开辟了大唐复国的新道路 , 他本人也成了大唐抗战的新中心(其实很多人都猜想是一出"苦肉戏") , 从此大唐将士们在太子为首的新领导层指挥下 , 大唐的八年抗战也最终取得了完全胜利 , 有人甚至认为这正是"马嵬之变"的最积极意义 , 类似于决定政治路线的重大历史事件 , 分水岭式的 , 硬比喻的话 , 可以算是大唐的"遵义会议"吧 。

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本文插图
于是太子就让广平王十万火急驰马去报告李隆基 , 并一五一十详细说出了要分兵的理由 。
当时 , 李隆基骑在马上等太子来汇合一起往蜀地 , 左等右等也不见赶上来 , 就预感到了要发生点什么大事了 , 于是就派人去打听一下情况 , 探马回来报告说太子决意留下要分兵 , 李隆基早就想到这事迟早会发生 , 时间问题而已 , 于是仰天大笑一声 , 说:"这真乃天意也!"看来是太子集团早就预谋的事情 , 想阻止也来不及 , 可能还会发生第二次兵变 ,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 儿子也大了翅膀也硬了 , 跟着自己也不见得就有什么大作为 , 就让他自己去闯荡江湖啦 , 或许能闯出一点名堂也是大唐的福音了 , 好过大家一起等死 , 反正是好是坏都是他自己选择的 , 就别怪别人了 。
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本文插图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总之 , 在儿子提出"分家"诉求之后 , 无奈只好同意 。 一辈子在政坛打滚的聪明李隆基 , 早就敏锐地知道了其时自己基本上处于了半退休状态 , 基本没有他什么事了 。 于是 , 李隆基父子从此于马嵬驿分道 , 李隆基向南赴四川 , 李亨向北收拾残兵 , 旋即在灵武即位 , 成为战时政治新中心 , 成为了唐朝历史的分水岭 , 直至打败安史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