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话说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7月15日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 , 杨贵妃被高力士勒死之后 , 为了取信于当时的有点发疯了的将士 , 还被迫把尸体抬到驿站庭中当众展览并验货 , 证明不是天子弄虚作假 , 于是召陈玄礼等人进驿站察看尸体是否杨贵妃本人 , 也就是现代刑场上那种"验明正身"的况味 , 李隆基简直就是威风扫地也 , 连尊严都没了 , 死人嘛有什么好看的 。
参观完死人之后 , 陈玄礼等人连忙脱去甲胄 , 假意叩头谢罪 , 李隆基当然也得拿出天子的架子和度量惺惺作态地安抚鼓励一下众将们 , 并诏令告谕其他的军士 , 让他们不要再胡思乱想 , 安心工作 , "红颜祸水"杨贵妃确实是"罪有应得"地适时死了 , 以后就看你们的了 , 失落的李隆基差点当场哭了起来 。
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本文插图
陈玄礼们得到了满意答案之后 , 便向李隆基礼貌行礼 , 拜了两拜鱼贯而出 , 整顿安抚一下完全情绪失控的军队 , 准备继续向蜀中行进 。
十五日 , 李隆基将要从马嵬驿出发 , 朝臣中只有韦见素一人随行 , 十分落单的样子 , 于是就任命韦见素宝贝儿子韦谔为御史中丞(血谏还是值得也) , 并兼任置顿使 , 打点沿途事务 。
接下来 , 大家又为到哪避难犯了迷糊 , 因为去蜀地避难是死鬼杨国忠提出的 , 于是将士们都说:"杨国忠作反被杀 , 而他的部下亲信都在蜀中 , 我们去蜀地避难不是自投罗网吗?决不能去那里避难啊 。 "然后又有人请求去河西、陇右 , 有人请求去灵武 , 有人请求去太原 , 甚至还有恋家的请求回京师 , 不一而足 , 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 , 众口难调复杂得很 。
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本文插图
这可难坏了当领导的李隆基 , 原本李隆基首选的避难之地就是蜀中 , 不料又发生了杨家兄妹齐齐被杀的不幸事件 , 因恐违众心 , 所以选择沉默是金 , 其实他老人家也知道 , 自从失去京师失去对时局的有效控制逃亡以来 , 自己的话早已没多少人愿意听 , 此一时彼一时也 。
此时 ,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韦谔又趁机劝说:"大家静一静 , 我相信大家的话都有一定道理 , 不过如果要返回京城 , 没有足够的军力根本不能抵御叛军的进攻 。 目前我们兵力单薄 , 要回京师谈何容易?我提议不如暂到扶风郡一避 , 以后再慢慢考虑去向 。 "
隋唐宋元|马嵬之变,杨贵妃一家被杀,唐玄宗父子为何会分道扬镳?
本文插图
李隆基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 于是在征求大家都同意去扶风避难后 , 就这样定了下来 。 然而等到要出发时 , 当地的老百姓居然拦住李隆基的马头让他留下 , 激动地说:"森严雄壮美轮美奂的宫殿是陛下的家业 , 宏伟的皇家陵园是陛下先人的葬地 , 现在都要舍弃不顾 , 到哪里才是陛下的乐土呢?"
听到老百姓们的诉求 , 也算是言之有理 , 句句点中了他的样子 , 难道我真是要沦落到做"败家子"的地步?
李隆基骑在马上踱来踱去停留了一段很长的时间 , 不过想起自己手中没有精兵强将 , 根本和强大的叛军对抗也是以卵击石而已 , 不会改变得了什么 , 还可能输掉了最后的一点尊严 , 所以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违背老百姓的意愿走了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 不过李隆基还是命太子留在后面安抚这些父老乡亲算是有个交待的样子 。
于是 , 父老乡亲们就对太子说:"天子既然贪生怕死不愿意留下来 , 我们却愿意率领子弟跟随太子殿下向东讨伐安禄山叛军 , 克复京师 , 收复大唐大好河山 。 因为如果太子殿下也和天子一起逃向蜀中 , 那么还能盼谁来为中原的老百姓当家作主呢?"
不大一会儿 , 就有数千人自动自觉聚集到太子李亨跟前 , 要求跟随他闹革命 , 把胡人赶出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