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冷战的赢家,是别国


冷战|冷战的赢家,是别国
文章插图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谢奕秋
冷战绝不好玩 。
由“核恐怖平衡”和外围局部热战维持的美苏“冷战”状态 , 对双方而言都是巨大的损耗 。 尤其是苏联 , 当年将自己与阿富汗和越南“绑定”的教训 , 值得后人记取 。
苏联倾颓 , 早有端倪
过去 , “冷战”发生在两大对立的阵营无法征服对方的时候 , 通常以核心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和对于外围国家的争夺为标志 , 也可称为慢性战争、可控战争和代理人战争 。
陷入这种战争 , 核心国家起初不以为意 , 甚至觉得愈战愈勇 , 但几十年积蓄的国力 , 可能在短短10年内就败光 。
比萨斜塔如果倒掉 , 肯定不仅是因为最后几周的暴雨 , 或无限制的游客攀爬 。 它的姿态 , 预示了它最终的结局 。
苏联的大厦将倾 , 在其国力鼎盛时的1980年前后就有端倪了——当时莫斯科的大战略过于向国外倾斜 , 后来又上了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当 , 最终在1991年底解体 。
就在解体前不久 , 苏联还在挪威以北的巴伦支海 , 将多枚重达数十吨的洲际导弹“放了烟花” , 以此震慑欧洲小国 。
冷战|冷战的赢家,是别国
文章插图
1991年8月6日 , 苏联海军在巴伦支海进行了代号为“河马二号”的军事演习 , 搭载16枚洲际导弹的“新莫斯科夫斯克”号潜入巴伦支海 , 16枚洲际导弹破水而出 , 全部成功发射
早期 , 苏联跟西方过招 , “有板有眼”并不吃亏——不管是出兵镇压同情纳吉的匈牙利革命(1956年)、在第三次柏林危机中筑起柏林墙(1961年) , 还是入侵杜布切克领导下的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 , 都让西方徒唤奈何 。
但之后 , 在东方这片奇异的土地上 , 无论是阿富汗还是朝鲜、越南 , 都让莫斯科做了赔本买卖 。
在后果变得不可收拾之前 , 辉煌期苏联的势力范围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 比如 , 苏联一个国家的面积占世界1/6 , 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第二大工业国 , 重工业甚至超过了美国 。 波兰、东德、捷克、匈牙利、古巴、埃塞俄比亚等数十个国家 , 都曾长期倒向莫斯科 。
从军事上看 , 苏联的陆军和战略导弹部队实力世界第一 , 海军实力世界第二;苏军在越南、古巴等国拥有众多军事基地 , 华沙条约组织也足以颉颃北约 。 1981年 , 苏联举行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军演 , “以平方公里为部队数量的计算单位” 。
冷战|冷战的赢家,是别国
文章插图
1981年 , 苏联举行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西方-81”军演 。 图为正从波罗的海上的登陆舰上卸载的苏军坦克
然而 , 投资坦克(平均寿命30年)不如投资年轻人和新兴行业 。
苏联并不缺乏高科技人才 , 他们较早研发出了数控机床、晶体管计算机、三进制计算机、移动电话等 , 可惜没有得到市场化普及的机会 。
由于工业强军路线 , 除了人造卫星和太空站等“军民两用”技术惊艳世界 , 苏联的民用科技自主研发之路并不通畅 , 后期干脆转向了“技术移植” , 即仿制和抄袭西方产品 。
与此同时 , 为了保持一系列军用技术的独家 , 苏联阻塞“军转民”道路 , 导致其绝大多数军用发明无法进入国民经济领域 。 科学家发表论文难、知识成果转化难、财务自由难 , 年轻人遂不愿在国内坐科研冷板凳 。
某种程度上 , 不“以人为本”的军事和重工业辉煌 , 注定了苏联在和平年代、消费时代的影响力将式微——为避免这一结果 , 它有挑起战事的本能 。
冷战|冷战的赢家,是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