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四 )


从前两行来看 , 很显然“众鸟”和“孤云”是作为图形存在的 , 而广袤的天空则是充当了背景或者说界标;而在后两句中 , 图形与背景发生了转换 , 诗人成为了“有我之境” , 此时图形变成了诗人自己 , 而敬亭山则成了背景 。
通过图形与背景的转换 , 诗人也引出了全诗的诗旨:诗人在看山 , 山也在看诗人 , 诗人看不厌的只有敬亭山 。
【爱历史】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文章图片
如果从整首诗来看 , 高飞的群鸟和漂游的孤云又是作为背景来体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的 。 众鸟飞尽 , 孤云飘逝 , 茫茫大地之中唯有敬亭山与诗人默默厮守 , 相互欣赏不已 。 在大家都离我而去之时 , 只有你还念着我 , 伴着我 。
王国维在谈及诗歌的境界时说:“有我之境 , 以我观物 , 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 ”这里的有我之境 , 指的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 , 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
很显然 , 李白眼中的敬亭山是一种“有我”的境界 。 “相”与“两”的重复使用 , 表明诗人此时已与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只有”表明了诗人对敬亭山那种对自己不离不弃真情的感激 。
此时已分不出何者为诗人 , 何者为敬亭山 , 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崇高境界 。 这里表现的是诗人精神上自我放逐的孤傲 。 在诗的深层意象中 , 有诗人与敬亭双峰并峙于天地之间的崇高境界 , 于飘逸中暗蕴着孤崛超拔的精神力量 。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 , 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
换句话说 ,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 , 而是借景抒情 , 借敬亭山的无可描摹的景色 , 抒发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感和对孤独体验的摹写 。
【爱历史】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文章图片
在这首诗中 , 李白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 , 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 , 将敬亭山拟人化 , 写得十分生动 。 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 , 但更是自己的坚定 , 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 , 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 然而 , 恰恰在这里 , 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 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 , 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