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

历来对崔琰之死 , 都有两种说法 , 一是崔琰假借训斥杨训 , 实则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杨训曾上表称赞曹操功绩 , 夸述曹操盛德);二是崔琰的文集携带时用布包裹 , 被人告发说其讽喻朝政 , 故不敢公之于人 。 所以曹操大怒 , 将其关入大狱而后处死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
文章图片
崔琰
明眼人都能看出 , 这两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 原因有三:
第一、崔琰何许人也?先不说其身居尚书令 , 中尉等要职 , 但就其出身于清河崔氏 , 师从于大儒郑玄 , 河北名士 , 地方豪强等一系列名头 , 就不是曹操随便用这两个莫须有的罪名能轻易杀了的 。
第二、曹操非常尊敬崔琰 。 当年曹操大破袁绍 , 领冀州牧 , 第二天 , 曹操宴请河北名士世族 , 兴致勃勃地对崔琰说:“昨天我查阅了一下户籍 , 发现贵州竟有三十万百姓可供补充兵员 , 实在是一个大州呀!”崔琰勃然变色:“鄙州饱受战争创伤 , 生灵涂炭 , 你不想着安抚百姓 , 却先计点甲兵 , 这难道竟是鄙州人寄望于你的事情吗?”在座的全都吓出一身冷汗 , “宾客皆伏失色” , 曹操却当面向崔琰赔礼道歉 , “太祖改容谢之” 。 崔琰当面削了曹操面子 , 曹操都没有生气 , 反而后来让自己最器重的两个儿子 , 一个拜其为师 , 一个娶其侄女 , 正如三国陈登在《先贤行状》一书中所说 , 曹操本人对这位天下有名的大儒颇为“敬惮” , 既尊敬又畏惧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
文章图片
曹操与崔琰
第三、曹操是谁?治世之能臣 , 虽然曹操杀过杨修、孔融、许攸、荀彧 , 但他们或参与夺嫡 , 或支持汉室 , 或恃才傲物 , 都有不得不杀的原因 , 以曹操的胸襟气魄 , 只是讽刺、咒骂曹操 , 他就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害一个自己曾经非常尊敬之人?
所以说 , 杀崔琰的理由明显不够充分 , 那么他到底做了何事让曹操必杀之而后快呢?
《三国志·崔琰列传》记载:
魏国初建 , (崔琰)拜尚书 。 时未立太子 , 临淄侯植有才而爱 。 太祖狐疑 , 以函令密访于外 。 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 , 立子以长 , 加五官将仁孝聪明 , 宜承正统 。 琰以死守之 。 ”
意思就是 ,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 , 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 , 崔琰在朝堂上公开回答 , 立嫡当立长 , 五官中郎将仁孝聪慧 , 应该立为世子 。 崔琰不仅引经据典 , 旗帜鲜明地支持曹丕 , 还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捍卫曹丕的世子地位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
文章图片
崔琰
古往今来 , 立嫡问题都是非常敏感的 , 历来为帝王所忌 , 以诸葛亮的身份地位面对刘备立刘封、刘禅的问题 , 都只能无奈表示 , “此乃陛下家事 , 臣不敢妄论!” , 贾诩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说出名是中立 , 实则支持曹丕的一句话:“公不见袁本初、刘景升之事乎?” , 别人都唯恐躲之不及 , 崔琰却偏偏上赶着往前凑 , 还旗帜鲜明地公开讨论 , 这又是为哪般?
对崔琰来说 , 一个是侄婿 , 一个是弟子 , 无论立谁 , 都少不了他的好处 , 那他做出如此表态 , 肯定有更深的目的在里面 。
可能有人会说 , 崔琰只是为了曹魏的江山考虑 , 认为曹丕是世子的最佳人选 , 所以单纯的直抒己见 。 那我们就太小看崔琰的政治智慧了 。
当时 , 曹操正为确定哪位嫡子作为自己事业的继承人而一直困扰 。 曹操的正妻卞夫人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 曹熊一直默默无闻 , 曹彰有猛无谋 , 因此继承人之位一直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摇摆不定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
文章图片
曹植
从感情上来讲 , 曹操无疑更喜欢曹植 , 与曹丕相比 , 曹植文采更出众 , 当年南朝的谢灵运就说:天下才有一石 , 曹子建独占八斗 , 我得一斗 , 天下共分一斗 。 对其才气推崇至极 。 《曹植传》说他“年十岁余 , 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 善属文” 。 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大才子 , 对同样大才的曹植高看一眼是非常正常的 。
但曹丕也不无优势 , 不但因为他是嫡长子 , 而且由于他“出道”早 , 长期的军旅生涯 , 使他结识了一大帮谋臣勇将 , 其中就包括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司马懿、陈群、吴质等人 , 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 而曹植也结识了一帮颇有才气的文人墨客 , 其中就包括拥有高贵家世而又有军事素养的杨修 , 还有丁仪、丁廙 , 他们相互吟唱应答 , 在上层社会也有不小的影响 。 正是因为如此 , 曹操在立嫡问题上始终摇摆不定 , 两股势力也在若明若暗地争斗 , 这一点曹操其实也心知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