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恭亲王奕?在甲午战争时复出后已无锐气,不愿介入各种矛盾

奕?可以说是清朝末年一个最复杂的人物 , 他的晚年可以说和年轻时候截然相反 , 成为了一个老练的政客 。
在第四次遭到罢黜、做了十年的闲散亲王之后 , 奕?早已失去年轻时候积极进取的心态 , 呈现出一副老态龙钟、精神萎靡的样子 , 他之所以这样做 , 是因为他这时已经亡妻丧子 , 朋友也日渐凋零;另一方面则是他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一直不能好转 。
而在国事方面 , 建立了海军修了铁路 , 年轻的光绪皇帝又好胜心切 , 在海军衙门连接几年没有购买大型船舰甚至连炮都没买几门的情况下 , 让李鸿章和日本开战 , 结果遭到甲午战争中的一败涂地 。
甲午战争的惨败 , 使得奕?再一次被起用 ,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 当时面对甲午危局 , 想到当年恭亲王主政时的景象 , 朝中让恭亲王复出的呼声越来越高 。 慈禧太后见状也就顺坡下驴 , 让他重新复出 。 其实慈禧对奕?的嫌恶并没有完全消除 , 因此给予奕?的权力不多 。 而另一方面 , 光绪皇帝则认为一旦奕?被重新起用 , 那么自己的亲政之路有多坎坷了——可是正值风雨飘摇之际 , 朝臣们都认为应该上下一心 , 而不是防范奕?这样的老政治家 , 因此多位朝臣请求让奕?领导军机处 , 遭到慈禧太后的拒绝 。
【爱历史】恭亲王奕?在甲午战争时复出后已无锐气,不愿介入各种矛盾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奕?
关于奕?的复出 , 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 ,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二十四日“与李公合词吁请派恭亲王差使 , 上执意不回 , 虽不甚怒 , 而词气决绝 , 凡数十言 , 皆如水沃石 。 ”后来慈禧决定让恭王复出 , 许宝蘅披露了奕?复出的一些细节:当年九月 , “恭忠亲王之再起也 , 先日 , 礼亲王世铎与孙毓汶、翁同龢、李鸿藻、徐用仪、刚毅同诣邸请谒 , 王辞以病 , 拒不见 。 礼王等于次日奏闻孝钦 , 乃遣李连英往问疾 , 王不能拒 。 连英先传太后闻王病 , 并述平时殷念之旨 , 又问王之饮食起居 , 琐屑备至 。 言次 , 渐及时局之艰难与两宫之忧劳 , 又言及枢廷辅佐之无能 , 远不如甲申以前 , 王大为感动 。 然后 , 连英又述慈圣待见之殷 。 王遂谓:吾明日当挟病入觐 , 连英即叩头谢曰:王爷如此 , 实为国家之福!即当归奏以慰慈意 。 于是次日入见 , 遂奉枢直之旨 。 退下 , 即至直庐 。 礼王迎见 , 跪安 , 称‘请老爷安’ 。 王曰:汝如何亦称我老爷?又曰:汝在军机如许年 , 何以弄得如此之糟?礼邸及诸公皆噤不敢声 。 ”
【爱历史】恭亲王奕?在甲午战争时复出后已无锐气,不愿介入各种矛盾】慈禧在这件事上弄得让奕?再度出山好像是自己的恩惠 , 她甚至表示“枢廷辅佐之无能 , 远不如甲申以前” , 间接为当年中法战争时甲申易枢道了歉 , 奕?自然会“大为感动” 。 再度回到军机之后 , 见到世铎 , 一通痛骂:“何以弄得如此之糟?”虽然是指责他们办事不力 , 但也是一吐胸中郁积十年的怨气 。
奕?当然明白 , 慈禧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影响进行外交上的联络工作 , 京城一些嘴里喊着主战的官员暗地里却将家眷送往别的地方 , 而当时北洋舰队的主力已经被打沉了四艘 , 根本不可能再战 , 因此奕?认为 , 执政大臣应该以实际的利益为重 , 因此接受了英国的条件 , 放弃半岛 , 向日本赔款 , 当然这也是慈禧太后的意思 。
当年正值慈禧太后的生日 , 而在九月二十八日 , 清军在鸭绿江防线的五万多人全线溃败 , 形势已经非常危急 , 可是军机首席礼亲王世铎却还在商量太后庆典的事 , 次月初四 , 慈禧接受了庆亲王奕劻的提议 , 委派奕?督办军务处 , 奕?便得到了军事和外交的最高指挥权 , 但是还不是决策权 。 初六 , 上谕授翁同龢与李鸿藻为军机大臣 , 而奕?不是 , 可见这时奕?还不算是执政大臣 , 但奕?仍然打算为国负责 , 将国家从战争状态解脱出来 。
从醇亲王选定现在的枢臣以来 , 整个集团可谓千疮百孔 , 醇亲王何以有这样大的权力呢?因为他是慈禧的妹夫 , 因为他们的胡作非为 , 才让日本人认为可以与中国一战 , 导致了甲午的战败 , 现在奕?所要做的 , 就是保证大清王朝的苟安 。
【爱历史】恭亲王奕?在甲午战争时复出后已无锐气,不愿介入各种矛盾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奕?
从当时的条件来看 , 仗还是可以一打的 , 但是大清打不起 , 奉天是清朝的龙兴之地 , 列祖列宗的陵寝以及沈阳的故宫是清政府必须要保住的 , 他们不可能让军队在这里厮杀 , 另一个方面 , 他们也不想迁都作战 , 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农民起义 , 因此对于奕?来说 , 最重要的就是要保住皇室 。 这种思想就让奕?将以全部的精力去寻求外交解决的途径 , 即使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