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清代科举竟有以貌取人的“特殊通道”,只对落榜考生开放( 二 )
其二 , 基层官员日常与百姓打交道 , 亲民性强 , 相貌气质好一些 , 利于绥抚百姓、安辑地方 。
这种判定方法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唐代选官的“身、言、书、判”标准 , 含有一定合理因素 。 嘉庆皇帝就曾说过:“一等为州县求父母 , 二等为学官取师长 , 年太轻恐不晓事 , 年太老恐不任事 , 先取强状 , 后取人品 。 ”所谓人品 , 就是相貌、身体等外在条件 。
大挑的具体程序是 , 由皇帝指派宗室王爷 , 协同几位大学士、重臣 , 在内阁进行现场挑选 。 候选举人每二十人一批 , 进内阁后 , 由王大臣现场观察决定 。
选拔流程非常快捷 ,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 。 王大臣考察后 , 当场就要发布最终结果 。 发布名单也有讲究 , 先点三个举子为一等 , 一等就是实授县令 。 然后再点八人 , 称作“跳八仙” , 这八人是被淘汰的 。 为何叫“跳八仙”?因为点一个名 , 就意味着那人要打道回府 , 被点中者难免心惊肉跳 , 故有此戏称 。
剩下的九个人就不再一一点名 , 统统定为二等 。 二等举子不像一等很快就能授官 , 要经过吏部的统一选发 , 有一定候补期 , 候任的官缺大多是学政一类教职 。
与考中进士者一样 , “大挑”选中的举子 , 也要进皇宫朝见皇帝 , 既表示皇恩浩荡 , 也是为面试选人把最后一道关 。 不过显然清朝皇帝们对这种小事并不怎么在意 , 召见了几次之后 , 人太多太繁 , 便改为只接见被挑为一等举子 。 据道光时参加过大挑的举人段光清记录 , “一等须至圆明园引见 。 ”这一做法一直保留到清朝灭亡 。
文章图片
▌清唐岱沈源合画《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正大光明
虽然是“以貌取人” , 当然也不能全凭个人喜好 。 清代“大挑”有一套不成文的八字标准:同、田、贯、日、身、甲、气、由 。 即把人的身材、面相用几个字形象地分类 。
同、田 , 都是指方脸 , 类似于今人所称“国字脸” , 相貌端正、威严 , 是上等身材相貌;贯、日则是中等身材 , 贯指头大身长而直 , 日即身材适中较匀称;身、甲、气、由则是下等样貌 , 身是指整体斜 , 甲是指头大身小 , 气是两肩不平 , 由则是头小身大 。
俗话说 , 相由心生 。 一个人的面容 , 有时确实和人品、性格有一定关系 , 但这种关系绝非固定 , 偶然性极大 , 而且反例也特别多 。 像潘岳、卫玠之类的美男子 , 并非当时最杰出的俊逸之才 , 飞将军李广“恂恂如鄙人” , 却是名震匈奴的一代名将 。 所以按照相貌身材来判定人的品级 , 肯定是不客观的 。
正因为这套“以貌取人”的荒唐标准 , “大挑”制度从诞生之时起 , 就连续不断地制造笑料 。
落选者发愤读书考中进士成名臣
乾隆时,有一位叫恽(yùn)敷的举人参加大挑 , 相貌中庸平常 , 大概属于可挑可不挑的类型 。 主持大挑的某大臣看到其名字 , 读作挥敷 , 恽敷便大声纠止 , 说:“我姓恽而非挥 。 ”该大臣当场下不来台 , 怒而将恽敷淘汰 。 后来恽敷再次参加“大挑” , 主持官员文化水平很高 , 一见这个名字 , 就说这位举人大概是南田先生的后人 。 “南田先生”是清初的书画家恽南田 , 借此典故 , 之前落选的恽敷居然莫名其妙地得了个一等 。
文章图片
▌恽南田绘画作品
在“大挑”中 , 身材相貌好的也不一定能得一等 。 光绪年间 , 陕西米脂人高照煦参加大挑 , 对自己的身材相貌很自信 , 自认为绝对能拿一等 。 结果他抽签时 , 抽中了最后一组 , 只有十三人候选 。 按规定 , 十三人只能挑一个一等的 。 主持的官员们慎重起见 , 对十三个人反复考察 , 最终宣布高照煦被定为二等 。 可怜高照煦一辈子就只在教职的清水衙门上来回打转转 。
- 大熊贝贝|他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工作量巨大,待遇优厚,趣谈清代皇宫护卫
- 香蕉球场|流行的还真是在循环
- 情动心|1999年江苏扬州出土,清代,桂花砂圆壶及捂黑圆壶,紫砂考古
- 胖哥一叶知秋|为何清代妃子都是被包在被子里抬进皇帝寝宫的?
- 北京日报客户端|那过去的日子涌向笔尖
- 北京日报客户端|六月初六“洗晒节”
- 新华网客户端|让草原“绝活”永“醉草原”,科尔沁皮雕传人
- 新华网客户端|| 敦煌莫高窟出土纺织品的科学认知,一文Vol.1
- 正说清代十二朝|如何对应现今行政级别?给你明确回答,清代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
- 小艾说情|清代的幕僚为何既是职业性师爷又是官僚式幕僚?探讨其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