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互联网让人自由了吗,陈根:信息时代的信息围墙

文/陈根
“这是最好的时代 , 这是最坏的时代 。 ”狄更斯的箴言如今仍被大量引用着 。
我们所处的时代 , 似乎一如从前 , 一方面是浪漫主义式的 , 现在必然优于过去 , 未来必然优于现在 。 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 , 都是不断进步的 。 此外 ,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获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性 。 互联网在各个维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 小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 , 大到宇宙航天、普惠金融 。
另一方面 , 是时代让我们变得更加迷茫 , 我们发觉沿袭的生活方式不再适合于当今的人类状况 。 技术的快速进步让我们走近了现代性的“伦理真空”地带 , 而应对挑战的新方式又尚未被发现以及发挥其作用 。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 , 让信息量、信息传播速度、信息处理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 。 当我们理所当然走进了充满现代感的信息时代 , 我们期冀互联网能够带来更多的思考、讨论以及对知识的理解 , 但这一切却并没有发生 。 信息的流通似乎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开放和自由 , 而我们所面对的 , 却是信息时代下的另一堵围墙 。
这个时代的好或坏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陈根|互联网让人自由了吗,陈根:信息时代的信息围墙
文章图片
信息时代的知识污染
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 , 就是信息的爆炸性增长 。
首先 ,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无限信息的存在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其次 , 信息本身的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使用信息的人越多 , 使用信息的成本就越低 , 而信息的价值却越大)和信息网络扩张的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联结到网上的电脑数量(节点数)的平方)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快速增长;再加上互联网的开放性 , 使得每天都有从世界各地大量的、多种语言的信息上载到网络 , 由此造成了网上信息的爆炸性增长 。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 , 仅我国网页就多达518万个之多 。 网上信息五花八门 , 凡是涉及人类生活的各方面的内容 , 都可以在网上轻易找到 。 网络上流传的“不要问在网上能找到什么 , 而是问找不到什么”更是充分说明了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盛景 。
互联网时代下的无限信息 , 看似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降低了我们曾经对信息的匮乏感 。 但大众在沉迷信息的狂欢时 , 却很少有人察觉到信息无限下的知识污染 。
首先 , 信息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在1948年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中 , 首次以信息公式的方式定义“信息是熵的减少” , 这里的“熵”是不确定性的度量 。 简单来说 , 申农的定义实际上是指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 而所谓知识 , 则是有组织的、系统化的信息 。 事实上 , 信息只有当它经过证明并经过实践检验为真时才是科学的知识 。
互联网的信息无限性不可避免带来了虚假信息、冗余信息和垃圾信息 。 再进一步冲击知识时 , 就会发生知识的污染 。
2012年5月 , Google提出了知识图谱(KnowledgeGraph)的概念 , 其原意就在于通过搜索引擎的优化将知识构建成为体系 。 在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中 , 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知识的提取 , 即将原本的知识提取成为机器识别的内容;知识的融合和推理 , 也就是将提取的信息进行匹配和推理;最后则是知识的表达 , 即将推理的结果用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展示 。
于是 , 在常识性的知识上 , 知识图谱依靠着官方的百科勘误可以做到抵御污染的能力 。 但是在事件以及小众的知识这些内容上却很容易造成“谣言”的扩散 , 知识的误读 。 由于互联网传播的便捷性和低成本 , 使得精确信息和模糊信息混杂 , 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聚集 , 这就会直接导致错误的知识被大量地引用 。
半个月前 , 北大在高考期间发布了一条祝福考生的微信推送 , 里面引用了一句诗“须知少年凌云志 , 曾许人间第一流” 。 结果 , 当网友去搜索这首诗时 , 却发现全诗的后两句是“哪晓岁月蹉跎过 , 依然名利无双收” 。 诗的后两句似乎暗讽了考北大的考生 , 这也随后被网友喷成“高端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