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姐的机械空间|二战日本海军最强战机的发展之路,从强风到紫电( 二 )


如果说单凭数据不能看出要求严格的话 , 将其和同时期的零战二一比较 。 这项指标里仅仅在速度要求方面就比零战二一要高56千米每小时(即使是J2M雷电 , 最高航速也才勉强达到指标/578千米每小时) , 巡航时间更是多了三分之二 , 武器装备还和零战二一持平 。 但是不要忘了水上战斗机还需要挂巨大的浮筒 , 而且日本航空机工业在飞机发动机方面本来就不大行 , 因此可以说这个性能指标是非常严格了 。 不过最终结果我们可想而知 , 强风的最高航速和指标差了有100千米每小时之多 。 由于海军要求严格 , 川西航空机工业只得拿出了他们的首席设计师菊袁静男(九七式大艇 , 二式大艇的设计者)来进行设计 。 新设计的紫电在编号上增加了代表陆上战斗机的J 。
雷姐的机械空间|二战日本海军最强战机的发展之路,从强风到紫电
文章图片
由零战改造的二式水战 , 图中的二式水战隶属于佐世保航空队
创新与失败并存——川西N1K1强风水上战斗机
为了尽量达成军方的性能指标 , 川西航空机工业可谓费尽了心思 。 首先为了追赶进度 , 强风采用了紫云水上侦察机的部分技术 。 为了追求速度 , 又使用了当时功率最大的''火星''引擎 , 但是火星引擎直径较大 , 为了降低风阻 , 采用了和同时期设计建造的雷电陆上战斗机相似的纺锤状机体 , 但却没有出现雷电那样的共振问题 。 同时还采用了同轴反转螺旋桨的设计 , 大幅提高引擎效率 , 可惜在量产机中该设计被取消 。
雷姐的机械空间|二战日本海军最强战机的发展之路,从强风到紫电
文章图片
N1K1强风的原型机 , 注意其同轴反转螺旋桨
在机翼设计上 , 采用了由东大流体力学教授谷一郎开发 , 在当时还未普遍使用的层流翼 。 虽然说在现代角度看 , 当时东大设计的层流翼存在缺陷 , 但是由于强风在建成后从未达到指标中的速度要求 , 因此也无从判断层流翼到底在实战中取得了多大作用 。 除了层流翼这一项创新 , 强风上还使用了由川西航空机自己开发的自动空战襟翼系统 , 这种自动空战襟翼可以根据飞机速度和飞行载荷自动开启到最佳角度 , 使飞机机动性大幅提高 。
提高水上战斗机性能最头疼地方在于浮筒 , 强风的原型机的翼下浮筒采用充气式设计 , 在飞行时可以放气后收回 , 主浮筒为了减轻重量 , 除了与水接触的部分外 , 内部采用木制设计 。 但是充气式浮筒最终由于技术问题 , 未能在量产机型采用 。
雷姐的机械空间|二战日本海军最强战机的发展之路,从强风到紫电
文章图片
横须贺海军航空队的强风水上战斗机
强风水上战斗机于1943年底量产 , 但是因日军节节败退 , 战线收缩以及机体本身的问题等 , 1944年即停产 。 前线的反馈表示 , 如果强风能够在起飞后扔掉该死的浮筒 , 会是一架非常完美的战斗机 。 强风唯一的空战胜利的记录是1945年2月26日在千叶县馆山市击落了一架正在和零战缠斗中的F6F地狱猫战斗机 , 可以说是抢走了零战的人头 。
摇身一变——N1K1-J紫电局地战斗机
紫电原本可以说是川西航空机工业为了追求市场而使用强风的机体自己鼓捣的一个玩具 。 1941年底 , 川西虽然在前一年接受到了十五式水上战斗机的订单 , 但是社长川西龙三依旧认识到水上飞机的市场以及越来越小 , 于是开始在公司内部讨论该如何继续发展 , 当时得出了三个选择:将二式大艇改造成陆上攻击机;开发一种新型舰载攻击机和友商抢市场;将强风改成陆上战斗机 。 在讨论许久后 , 决定先提交第三种方案 。 与此同时 , 海军航空部部长多田力三正在因为三菱重工的陆战战斗机雷电 , 舰载战斗机烈风开发延误而不爽 , 正好听见川西航空机上报陆上战斗机的开发案 , 便欣然允诺 。 虽然部长同意了 , 但是海军内部依旧对这项方案保持怀疑态度 , 以至于动不动就召开审议会议以监督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