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满江红》为何这么红

本文转自:南海网
【历史故事】《满江红》为何这么红
文章图片
岳飞雕像 。
【历史故事】《满江红》为何这么红
文章图片
张艺谋新片《满江红》海报 。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历史故事】《满江红》为何这么红
文章图片
汤阴岳飞庙《满江红》手书词碑 。
文本刊特约撰稿曾庆江
近日 , 张艺谋创作团队宣布开机拍摄古装题材电影《满江红》 。 电影将故事背景置于南宋绍兴年间 , 同时 , 目前披露的影片概念海报以黑和红为主色调 , 一把带血匕首划破布帛 , 滴下三字片名 , 布帛上书写着“怒发冲冠 , 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正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代表作《满江红》中的名句 。 时隔千年 , 这首传诵极广的词作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
金戈铁马中写就名篇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 , 宋朝廷给岳飞下达了出兵收复襄汉六郡的作战指令 。 此时的岳飞早已是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名将 , 他经过简单的准备休整之后 , 率军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向鄂州(今湖北武昌)方向挺进 。 在渡江时 , 岳飞情绪昂扬地对部下说:“飞不擒贼帅 , 复旧境 , 不涉此江!”仅仅几个月 , 岳飞就顺利完成军事任务 , 率主力部队进驻鄂州休整 。 随后 , 朝廷颁布诏书 , 任命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 。
荣膺节度使 , 是宋代武官仕途上的巅峰 。 当时担任节度使的只有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吴玠四人 , 岳飞只有32岁 , 可谓是超乎寻常 , 这也是朝廷对其卓越的军事才干的充分认可 。 胜利的喜悦、节度使的荣耀、岳家军的壮大……都让岳飞心情大好 , 他回顾自己十多年戎马生涯 , 遥望被金国统治的故土 , 感慨万千 , 壮怀不已 , 吟唱出表达自己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 , 凭栏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 , 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 靖康耻 , 犹未雪 。 臣子恨 , 何时灭 。 驾长车 , 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 , 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
这首词作从国土沦丧的残酷现实出发 , 表达收复失地、抗战到底的决心 。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及在战场上笑对生死的豪迈 , 都极大地打动了读者 。 清代著名词作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 , 凛凛有生气焉 。 ‘莫等闲’二语 , 当为千古箴铭 。 ”
岳飞不到20岁就投身军旅 , 一生戎马倥偬 , 《满江红·怒发冲冠》只是偶一为之的“吐槽”之作 , 但是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 他创作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也为名篇佳制 , 为人推崇:“昨夜寒蛩不住鸣 。 惊回千里梦 , 已三更 。 起来独自绕阶行 。 人悄悄 , 帘外月胧明 。 白首为功名 。 旧山松竹老 , 阻归程 。 欲将心事付瑶琴 。 知音少 , 弦断有谁听 。 ”深秋季节 , 蟋蟀鸣叫中 , 想起故土尚未能收复 , 这让岳飞深夜难眠 。 他坚持抗金 , 不肯妥协和议 , 倍感孤独 , 因此发出“知音少 , 弦断有谁听”的感慨 。 这或许已经为他悲剧性的结局埋下伏笔 。
《满江红》红遍天下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名气非常之大 , 以至于只要有人提及“满江红”这一词牌 , 就立马想起岳飞 。 可以说 , 正是因为岳飞 , 才让《满江红》红遍天下 。 宋词研究者王兆鹏教授曾对宋词进行排行 ,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高居排行榜第二 , 仅次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可见其影响 。 事实上 , 岳飞的《满江红》红遍天下 , 还是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 。
【历史故事】《满江红》为何这么红】岳飞创作《满江红》之后相当长时间 , 受制于政治环境和他的悲剧性命运 , 三百年来人们对其基本上是闻所未闻 , 因此才会有在明朝中叶的“横空出世” 。 明朝中叶以来 , 朝廷面临的内忧外患 , 激发了很多文人的爱国情怀 , 有不少人对岳飞的《满江红》进行唱和 , 使得这首作品逐渐成为爱国名篇 。 可以说 , 也是因为时代环境才使得人们将《满江红》从历史尘埃中“打捞成功” 。
晚清时 , 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险境 , 抵御外辱成为时代主题词 , 因此岳飞和《满江红》更是获得极高赞誉 。 晚清词人况周颐将岳飞与苏轼相提并论:“两宋词人唯文忠苏公是清雄二字 。 ……鄂王《满江红》词 , 其为雄并非文忠所及 。 二公之词皆自性真流出 , 文忠只是诚于中 , 形于外;忠武是先行其言 , 而后从之 。 盖千古一人而已 。 ”清朝著名的章回小说《说岳全传》 , 让人们对岳飞抗金的故事有了全盘了解 。 光绪曾为岳飞题写“百战神威”金匾 , 更是对岳飞褒扬有加 , 岳飞地位的上升为《满江红》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