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饿了么美团巷战:火拼30万亿市场( 二 )


阿里打响第一枪后 , 美团紧跟其后 。
2020年7月 , 美团再度宣布组织架构调整 , 成立“优选事业部” , 并推出“美团优选”业务 , 正式进军社区团购赛道 。 与此同时 , 原“小象事业部”更名为“买菜事业部” , 继续发展美团买菜业务 。
王兴则在美团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 过去几年我们核心的宗旨就是希望能让我们的消费者轻松吃到美食 。 在未来 , 可能我们的使命就是说怎么能够让我们的消费者更轻松地买菜 。
与此同时 , 京东、苏宁等多位实力玩家也在布局 。
巨头疯狂押注的背后 , 一个万亿市场的新赛道正在崛起 。
过去20年 , 以电商为主的远场零售 , 大踏步发展为近场零售 , 即为同城零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移动支付、仓储物流能力、供应链体系 , 让半小时达、一小时达成为可能 。 而疫情则迅速培养了用户“线上买一切”的习惯 。
更为现实的原因是 , 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 , 让电商和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增速都呈现放缓趋势 , 为了寻求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 巨头们必须去做更苦更累的事情——啃下零售市场的最后一块堡垒 。
这无疑是更艰苦的生意 。
本质上 , 同城零售更是接近本地生活的生意 , 美团征战多年才获得了些许微薄的利润 。 从品类来看 , 快消生活用品是同城零售最适合切入的类目 , 小额高频的特点决定着较低的毛利率 。 同城零售区域化明显、网络效应弱化 , 未来难免出现诸侯割据的现象 。
此外 , 同城零售一直面临社区便利店这样的竞争对手 , 从品类和速度上来看 , 便利店都具备先天优势 , 如今 , 淘宝、京东上线的1小时购物达、美团闪购都希望用配送速度 , 以便从便利店中抢夺用户 。
总体上来讲 , 同城零售考验的是平台的配送能力和供应链基础 , 这都是日积月累才能具备的能力 。 简单粗暴的补贴已经过时 , 同城零售考验的是平台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 也就是说 , 平台必须要做好赚辛苦钱的准备 。
但阿里和美团不得不战 。 对于美团来说 , 它必须找到除了外卖之外的第三极 。 对阿里来说 , 传统电商平台的增长曲线趋于平稳 , 但2021年财年至少创造1万亿元商品交易额(GMV)的新增量从哪里?答案正是同城零售 。
是巷战 , 也是持久战战火虽然在此刻点燃 , 但事实上 , 无论是阿里还是美团早就开始布局 。
2015年 , 张勇就兼任了银泰商业董事长 。 2017年 , 银泰成为第一个被阿里全面并购的大型线下商超 。 2018年开始 , 阿里开始将同城零售视为下一个阶段的扩张重点 。 收购饿了么、孵化盒马鲜生、加码天猫超市、并购高鑫零售( 大润发)、口碑单独成立App、并购客如云、孵化社区团购等 , 都是对这一战略的延伸 。
这一策略已开始初见成效:2020财年Q3季度 , 来自盒马、银泰、天猫国际、天猫超市的收入增长跑赢了阿里大盘 , 阿里也正在从远场电商到近场电商逐渐进发 。
2017年 , 美团便成立大零售事业群 , 由王慧文担任总裁 , 开始进军这一领域 。
2018年-2019年 , 美团先后孵化小象生鲜、发力闪购业务、上线美团买菜等等 , 如今 , 美团已经形成了同城零售的三驾马车:美团优选(针对下沉市场)、美团买菜(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美团闪购(旗下菜大全专注武汉、成都、南京等准一线或者二三线城市) 。 借此 , 美团实现了从一线城市到下沉市场的全面覆盖 。
疫情加速了“万物皆可买”的时代 , 美团2020年Q1财报显示 , 疫情期间 , 闪购所在新业务板块收入 41.7 亿元 , 同比增长4.9% , 是美团唯一增长的业务板块 。
万亿市场面前 , 阿里和美团都定下了颇为激进的目标:2020年 , 阿里同城零售事业群要实现成交额翻7倍;2020年 , 美团闪购的成交额要突破千亿元大关 。
从美团点评的生态来看 , 其缺的不是流量和配送能力 , 而是对供应链的把控 , 想要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 需要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以及带来足够多丰富的品类 , 毕竟大众点评虽然积累很多本地商家 , 但是核心领域依然仅是“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