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遗存揭开小镇神秘面纱
在提孜那甫乡曲曼村附近一处高地上,拳头大小的黑色和白色石头,被人摆放成圆形和线条形,像在灰褐色荒原上“画”出发光的太阳。
从塔县文管所所长任上退休不久的迪力萨迪克·依不拉音告诉采访人员,那一片地面平平的,石头圈成的圆形像锅一样,老人们传说这是古人铺上餐布席地用餐的地方,称这些石头是“毯子石”。不踩踏墓葬,不破坏古人遗迹,是当地传统习俗,因此这些奇特的石头得以留存。
文章插图
黑白石条古墓群(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宿传义 摄
201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主持曲曼村黑白石条古墓葬遗址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2500年前的文物,有来自中国南方的竹制梳子、丝绸,也有来自西方两河流域的玻璃、玛瑙。
黑白石条,象征光明与黑暗对立,同时,根据火坛、取火棍等出土文物,专家研究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拜火教文化遗存,也是亚欧大陆迄今发现最早的拜火教文化遗迹。
“清政府领有‘八帕’之地,各帕都建有卡伦(防御、管理设施)。”巫新华说,“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关键点就在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自古以来一直东控由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大通道。在帕米尔的考古工作给我带来一个全新的、重新思考新疆历史文化的机会和视角。”
文章插图
这是在吉日尕勒文化遗址拍摄的亚尔特拱拜孜古驿站。 新华社采访人员 侯昭康 摄
巫新华认为,3000年前《穆天子传》所记穆王西行的“昆仑”,《山海经》记载的“昆仑”,都指向帕米尔。而在地理高地背后还隐含着文化含义,有待更多研究。
世代居住在此的迪力萨迪克和很多当地人一样,不断更新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
2003年,考古专家对塔县下坂地古墓群抢救性发掘中,发现距今约3000年的13处古墓群、181座墓葬。迪力萨迪克说,当年同专家们一起日夜守在考古现场,终于逐渐了解了塔县悠久历史。
塔县党委宣传部干部马宁说:“塔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令人心生敬畏,也使我养成去任何地方会看当地历史博物馆的爱好。”
文章插图
塔吉克族传统民居“蓝盖力”。 新华社采访人员 侯昭康 摄
苦寒之地告别千年贫困,今天的塔县站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点上,正迎来大发展机遇。
人迹罕至的山区修通了公路,塔什库尔干机场动工开建;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资源,助力全域旅游红红火火;用好文化资源、助力百姓增收,成为当地发展新路子;办电商、开民宿、经营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当地百姓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对现代美好生活的追求,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总策划:赵丹平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刘恺
采访人员:潘莹
视频:宿传义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新疆分社 联合制作
【探访帕米尔高原上的“绝美小镇”|中国故事| 侯昭康】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 民俗文化|【图说故事】探访花灯手艺人 点亮非遗创新路
- 稷下|探访中国最早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发掘现场:考古亲历者揭秘确定位置的三大核心细节
- 梁犇|探访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遗址确定
- 齐地记|探访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遗址确定
- 陈贝儿|TVB主持人陈贝儿探访广州非遗,全新纪录片《传承之路》埋堆堆APP全网独播
- 艺术教育|走进济宁人家门口的“剧院” 探访济宁大剧院的台前幕后
- 市场|记者探访丨今年汤圆市场有哪些新花样?
- 非遗|「图说故事」探访花灯手艺人 点亮非遗创新路
- 中国军网|赏京剧、学中国功夫……中外媒体记者探访“艺术园区5.0版本”
- 北京新闻|探访故宫开年大展:何尊、长信宫灯等多地博物馆“镇馆之宝”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