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代吏部侍郎与尚书相互斗争,其动机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 二 )


【爱历史】明代吏部侍郎与尚书相互斗争,其动机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
文章图片
吏部侍郎霍韬因“大礼议”获得世宗朱厚熜的赏识和信任 , 时任吏部尚书的汪鋐掌握部权 , 侍郎难以参与部事 。 霍韬依仗朱厚熜的信任 , 数次与汪鋐争论 , 最终“侍郎始获参部事” 。 这次吏部侍郎的争权事件是得到皇帝、内阁、六部尚书等默认和许可的 , 是相对合法化的 。
虽然数次发生吏部侍郎争夺部权事件 , 但是总的来讲 , 吏部侍郎是吏部尚书的助手 , 在吏部尚书因其它原因不能管理部事时 , 吏部侍郎暂代其署部事 , 保证吏部的平稳运行 。 虽然吏部侍郎的设立有制约吏部尚书权力的意思 , 就像崇祯年间的文震孟所说:“祖宗朝设立衙门如犬牙相制 , 良有深意……如吏部尚书榷棋重矣 , 惟权重 , 故欲稍分之 。 ”但是更多时候 , 吏部侍郎是以吏部尚书为尊 , 按吏部尚书的意志行事 。
【爱历史】明代吏部侍郎与尚书相互斗争,其动机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
文章图片
就如蹇义担任吏部尚书时期的侍郎师逵和王恕担任吏部尚书时期的侍郎彭韶 , 配合吏部尚书治理吏部 , 很好地担任着辅助者的角色 。 但有的侍郎也因吏部尚书的排挤而成为闲职 , 像上文中的徐阶 , 在担任吏部侍郎时被吏部尚书闻渊排挤 , 被迫兼任翰林院学士 , 以教习庶吉士为主要任务 , 管理吏部的职权被彻底剥夺 。
【爱历史】明代吏部侍郎与尚书相互斗争,其动机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
文章图片
吏部侍郎的这种相对尴尬的地位以颜继祖在崇祯八年(1635)上书皇帝的话最具代表性:“六部之政筦于尚书 , 诸司之务握之正郎 , 而侍郎及副郎、主事止陪列画题 , 政事安得不废 。 ”因此 , 吏部侍郎虽然品秩正三品 , 但是职掌却是以辅助吏部尚书为主 , 权力受到很大的约束 。
【爱历史】明代吏部侍郎与尚书相互斗争,其动机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三、吏部各司及其职掌
吏部下辖文选、考功、稽勋、验封四清吏司 , 除此外 , 还有司务“掌催督、稽缓、勾销、簿书” , 主管吏部内的出纳文书及其它杂务 。 明代六部均设有司务 , 洪武初期设有主事、司务各四人 , 作为司务首领官进行管理 。 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时改“主事”称谓为“司官” , 并裁撤司务二人 , 从此形成定制 。 司务基本不干预吏部事务 , 因此不做过多叙述 , 此处主要以文选、考功、稽勋、验封四清吏司的组织结构和职掌为主要记叙对象 。
【爱历史】明代吏部侍郎与尚书相互斗争,其动机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
文章图片
吏部下辖的四清吏司包括郎中、员外郎、主事、都吏、令史、典史等官职 , 四清吏司是吏部事务的直接执行部门 , 其官员的选拔任命需要相当严苛的标准 。 明人张瀚的《松窗梦语》卷一《宦游记》中记载了文选司郎中陆光祖对吏部四清吏司选拔标准的描述 , “铨部省各一人 , 凡以稽乡评贤否 , 古月旦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