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备火烧连营惨败,魏国为何不趁势进攻,反而进攻大胜的吴国呢?

“攻击弱小的敌人 , 要攻其强点 , 强点攻破 , 弱点不攻自破;攻打强大的敌人 , 要攻其弱点 , 弱点攻破 , 强点也就变成了弱点 。
我们平时办事也可以这样 。 如果一下子同时遇到很多事情有难有易 , 无从下手 , 就先办容易的 , 容易的都办完了 , 难办的也变得容易了 。
【历史故事】刘备火烧连营惨败,魏国为何不趁势进攻,反而进攻大胜的吴国呢?
文章图片
对于曹魏来说 , 它的敌人就是蜀汉和东吴 。 蜀汉和东吴两家加起来 , 实力也比不上曹魏 。 所以这属于弱小的一方 , 攻打弱小的敌人攻其强点 , 而东吴和蜀汉 , 很显然东吴是强点 , 所以先攻打东吴 。 攻破东吴 , 蜀汉就不攻自破 。 这就是曹魏当时的出发点 。 应该说 , 这个战略构思的实行要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统一天下 , 那么这就是错误的;如果是为了教训一下东吴 , 那么这个战略就正确无误 。
要想三国一统 , 就必须灭掉蜀汉 。 然后从蜀汉出兵 , 顺江东下 , 可以居高临下 , 一路势如破竹 。 另外 , 也十分有利于后勤保障 。 夷陵之战的早期 , 刘备就是这样的 , 打得孙权急于求和 , 东吴百姓人人恐惧 。 最后晋朝也是这样的 , 先消灭掉蜀汉 , 然后王睿从益州带兵一路东下所向披靡 , 东吴沿江各城的守军很多都不战而降 。
那么 , 曹魏当时为什么没有趁火打劫 , 直接灭掉吴蜀两国呢?火烧连营以后 , 东吴大胜 , 曹丕急于出兵伐吴 , 尚书刘晔是不同意的 。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中这样写的:
尚书刘晔曰:“近东吴陆逊 , 新破蜀兵七十万 , 上下齐心 , 更有江湖之阻 , 不可卒制 。 陆逊多谋 , 必有准备 。 ”丕曰:“卿前劝朕伐吴 , 今又谏阻 , 何也?”晔曰:“时有不同也 。 昔东吴累败于蜀 , 其势顿挫 , 故可击耳;今既获全胜 , 锐气百倍 , 未可攻也 。 ”丕曰:“朕意已决 , 卿勿复言 。 ”遂引御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 。
看到了吗?如果曹丕想统一天下 , 先攻打东吴显然是不合适的 , 因此谋士刘晔也不同意此时再出兵 。 因为 , 此时刘备大败 , 东吴士气高涨 , 攻打东吴代价太大 。 东吴有长江天险 , 曹操当初惨遭赤壁之战的大败就是前车之鉴 。 难道曹丕要重蹈覆辙?
而夷陵之战以前 , 刘备打得东吴招架不住的时候 , 曹丕如果攻打东吴就可以大获全胜 。 因为 , 只有吴蜀联合才能对抗曹魏;而吴蜀两国打得不可开交之时 , 可以说曹丕正好渔翁得利 。 曹丕攻打东吴 , 刘备就会隔岸观火 , 绝对不去帮助东吴 。 刘备当时的想法就是灭了东吴 , 杀了孙权 , 因此不管是谁灭了东吴杀了孙权他都高兴 。 而孙权两线作战 , 则必然亡国 。 因为 , 只对付刘备一面还差点遭到灭亡 。
【历史故事】刘备火烧连营惨败,魏国为何不趁势进攻,反而进攻大胜的吴国呢?
文章图片
但是 , 诡异的是 , 曹丕为什么会突然收兵 。 曹丕为什么收兵?要知道答案 , 就要看他为什么出兵?
很显然 , 曹丕不是为了统一天下 。 因为统一天下的事情还没有纳入议事日程 。 那么曹丕出兵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曹丕为了掌握军权 。 曹丕上位不久 , 朝中大臣和各地统兵大将都是基于对曹操的忠心和对曹魏政权的忠心 , 而不是对曹丕的忠心 , 才接受曹丕的领导 。 曹丕要树立自己的个人威望 , 发动战争是最好的手段 。 曹魏大将三路大军分别由曹仁、曹休、曹真率领 。 从人事安排上看 , 都是由曹氏宗族统兵就可见一斑 。 通过这场战争 , 把军权牢牢统一到曹氏家族手中 , 是曹丕的主要目的 。
第二、曹丕要巩固政权 。 朝中大臣都是曹操留下的老班底 。 面上 , 他们是不会反对曹丕的 , 但是他们是否对曹丕俯首帖耳就很难说了 。 曹丕通过抓住兵权 , 再接再厉 , 树立权威抓住政权 , 自己才能够做到乾纲独断 , 做一个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 这就是在贾诩、刘晔等大臣都反对伐吴 , 但是曹丕还要一意孤行的原因 。
曹丕的意思就是说:伐吴还是伐蜀 , 还是谁都不伐 , 都是我说了算 , 你们说了不算 。 至于征求意见 , 就是走走过程 , 做做样子而已 。
曹丕其实知道大臣们肯定反对 , 这就是他所要的结果 。 大臣们越是反对 , 他越高兴 , 越可以树立权威 。 因为此时伐吴 , 曹丕以报“赤壁之仇”的名义调动军队 , 军队肯定能够支持 。 徐晃、张辽、许褚等大将哪个不想报仇雪恨呢?
曹丕在大臣们的反对声中 , 照样出兵伐吴 。 就给全天下的人树立了一个印象 。 那就是:别人的反对没有任何作用 , 我曹丕才是最高决策人 。 也让大臣们心中明白 , 你们不要觉得 , 自己资格老就可以对政务和军务指手画脚 , 你们的话不好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