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忒咪妈妈(原创文章 , 欢迎个人分享转发)
在多数父母眼里:时间这把“利刃” , 是割不断骨肉情深和血缘关系的 。
所以不少父母下意识地认为 , 就算平常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 , 但是孩子最想要的依然是爸爸妈妈的陪伴 , 这份情感 , 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
但现实可能会告诉我们:实际情况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文章图片
孩子由谁带就跟谁亲吗?
我有个表姐 , 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 , 后来在外地谈了个男朋友 , 过了几年 , 两人感情稳定之后就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
婚后第二年 , 生了个大胖小子 , 我表姐跟姐夫都属于那种努力上进型的 , 孩子刚满一岁 , 两个人又都奔赴外地工作 , 给孩子赚奶粉钱 , 而孩子交由奶奶照顾 。
【孩子由谁带就跟谁亲?研究发现:错过依恋期,妈妈再努力也没用】两个人为了攒钱 , 几乎很少回家 , 每年也就过年的时候能跟孩子玩上几天 ,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 , 表姐发现孩子跟她越来越陌生 , 本来一年就难得回一次家 , 但每次回家 , 孩子都不往她跟前去 , 而是缠着奶奶 , 就连叫爸爸妈妈好像也很尴尬 。
那几年正是表姐的事业上升期 , 她跟老公赚钱要在外地买套房 , 到时候把孩子接过去 , 就再也不分开了 。
文章图片
但是等到真的买了房子的时候 , 却发现了一个非常让人尴尬的情况 , 无论怎么劝说 , 已经6岁多的儿子 , 就是不肯跟着爸爸妈妈走 。
甚至因为害怕爸爸妈妈把自己接走 , 远离爷爷奶奶 , 小家伙只要知道爸爸妈妈回家 , 就势必东躲西藏 , 而表姐和姐夫每次都无功而返 。
虽然如今把孩子接去了大城市 , 但是表姐两口子和孩子的关系却依旧没有得到什么改善 , 更谈不上建立亲密关系了 。
每次想到这件事情 , 表姐就很自责 , 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原来谁带孩子跟谁亲 , 这是真的呀 , 早知道 , 就不离开孩子了 。
文章图片
错过“依恋期” , 妈妈再努力也没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 , 依恋 , 指的是宝宝与被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感情关系 , 而一般情况下 , 这里的照顾者 , 指的是爸爸妈妈 。
这种依恋关系 , 是亲子关系的链接和纽带 , 也正因为这种关系 , 才导致在血缘关系之外 , 让亲子之间 , 建立了更多的安全感和亲密感 。
但这里有个很现实的因素 , 就是照顾者不一定是爸爸妈妈 , 也有可能是其他人 。
所以后来不少心理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 , 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前提 , 并非是血缘关系 , 而是“抚养关系” 。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 , 哪怕换另一个人 , 只要尽了爸爸妈妈的义务和责任 , 那么孩子就可以在这个人身上获得安全感 , 从而建立依恋关系 。
而一般而言 , 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 , 依恋关系的形成 , 分为三个阶段 , 主要是在孩子3岁以前 。
文章图片
第一个阶段:0—6个星期 。
在这个阶段 , 宝宝从妈妈这里解决生存需求 , 而一般而言 , 妈妈离开 , 并不会造成宝宝焦虑 , 宝宝对于陌生人和熟悉的人 , 反应差别几乎不大 。
第二个阶段:45天—8个月 。
这个阶段 , 孩子开始对于陌生人和熟人有着明确的不同反应 , 而且出现分离焦虑 。
第三个阶段:8个月—24个月 。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非常黏自己的照顾者 , 是依恋关系的巩固期 , 而且但凡有“照顾者”离开 , 会出现强烈的反应 , 比如说焦虑、哭闹 。
所以说如果父母没有把握好依恋期 , 那么在后期就算想要弥补 , 结果都会差强人意 。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把握好“依恋期”呢?
作为宝妈来说 , 都想跟孩子建立更好的依恋关系 , 形成最好的亲密关系 , 那么就要把握好“依恋期” , 具体该怎么做呢?
跟宝宝有更多的亲密接触
研究发现:妈妈的抚触 , 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
那么在孩子的依恋期内 , 我们就应该多跟孩子有一些亲密接触 , 比如说拥抱、抚触 , 以及在喂养宝宝的时候 , 多一些眼神、语言上的交流 , 用更加丰富温暖的表情 , 跟宝宝建立更多的联系 。
- 这个比生孩子还疼的病,其实完全有办法预防!
- 吃维生素D的孩子VS吃维生素AD的孩子,二者差距不小,别吃错了
- 三伏天,家长要避免做错这几件事,当心孩子受罪,别不当回事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青春期前有3次“变聪明”的机会,家长别错过
- 如今何在? 洪学智子女
- 奶奶和姥姥到底谁最亲?孩子的一句实话,让宝爸宝妈吵翻天
- 大同哪里给孩子起名好()
- 【爱历史】汉朝人一般多少岁结婚生子?汉景帝是汉文帝的第几个孩子?
- 【历史故事】北周“大象”奇葩年号的由来
- Statue of Liberty 「世界文明奇迹:美洲」自由女神像简介——美国国家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