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初唐祭祀中的胡乐因素( 三 )


铜鼓周身绘有虫、鱼、花、草这些纹饰 , 也有琵琶绘有“国王骑象”的纹饰记载 。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属于唐代乐器弹拨弦鸣乐器大忽雷 , 制作工艺精美细腻 。 此大忽雷“琴颈以上雕刻成一个龙头 , 呈突目张口状 , 神态较为生动 。
【历史故事】初唐祭祀中的胡乐因素
文章图片
琴首外饰金漆 , 琴背处施以朱漆外 , 还有彩绘描金双凤图饰 。 ”龙纹、双凤纹的出现 , 无疑加入了中国“龙凤呈祥”的图腾崇拜和审美意象 , 将它看作希望、力量和美的化身 。 “器物的图案与纹饰 , 则更为讲究 。 它由写实的、生动的动植物形象演化为抽象的、符号的、规范的几何纹饰与图案 , 这无疑是理念和技巧上的一个大飞跃 。 ”
3、对于乐器演奏方式的改良
唐太宗曾让音乐大家罗黑黑弹奏西域胡琵琶 , 在演奏的过程中 , 他发现西域原始胡琵琶的弦拨比一般传到汉的琵琶粗大 , 弦比较粗硬 , 琵琶形制也比较大 。 可见 , 唐初使用的胡琵琶已经经过改良 , 形制比较小 , 弦比较细 。
【历史故事】初唐祭祀中的胡乐因素
文章图片
琵琶是北方民族的乐器 , 旧时用木拨弹奏 , 贞观之时 , 乐工裴神符开始用手指弹 , 唐太宗非常喜欢 , 让其他人也那样弹奏 。 用手弹拨对比木拨 , 音色会更加柔和 , 更加服帖 。
如此看来 , 唐初在胡琵琶的弹奏方式上已经进行了改良 。 胡乐器进入中原后流传甚广 , 渐渐被中原吸收加以应用 , 应用于自己的雅乐和燕乐乐队中 , 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广为流传 , 最后成为华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历史故事】初唐祭祀中的胡乐因素
文章图片
四、结语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族君递奏 , 金鼓迭起 , 铿锵间〈革岂〉 , 洞心骇耳 。 ”可见 , 有鼓敲击的乐队 , 声音坎坎、节奏鲜明 , 风格热烈 。 这一点从部乐的打击乐器使用中可以看出 , 而胡乐正具有节奏鲜明 , 风格热烈的特点 。
胡乐传入中原后 , 在宫廷和民间都极受重视 。 其极富感染力的音乐特色 , 在轻歌曼舞的国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新鲜感 。 初唐对这些艺术精华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吸收 , 胡乐和胡舞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得以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