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冒赈贪污大案如何被发现的?始作俑者为何是乾隆?真相太复杂,史书不敢记载( 三 )


整体看来 , 乾隆中后期腐败呈现多种形式 , 即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 甚至出现“小官巨腐”的普遍现象 。 乾隆三十四年 , 一个贵州知州就贪污公款二十四万两 , 第二次金川之役 , 一个小小的松岗站站员一次侵占公款九万两 。
【历史故事】冒赈贪污大案如何被发现的?始作俑者为何是乾隆?真相太复杂,史书不敢记载
文章图片
其次腐败官员由底层向高层蔓延 , 被处理的高层官员越来越多 , 效果却非常甚微 。 乾隆对此也承认说:“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 , 不过十之二三 。 ”
最后是腐败呈现集团化 , 官僚体系往往利益牵连 , 权利交易普遍盛行 , 窝案、串案明显 。 乾隆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 , 往往是“办一案 , 牵一串;查一个 , 带一窝 。 ”这条腐败链条锁死了通向政治清明的道路 。
然而乾隆不愿予以承认腐败呈现全面化 , 强调都是孤立案件 , 以免影响其“盛世”评价和“十全皇帝”美名 。 此后以和珅为代表的巨贪集团已经在乾隆政治高层形成 , 并且在和珅短短十余年的恶劣影响下 , 大清帝国早期励精图治的系列改革成果随之付之东流 , 为此后不久的嘉道中衰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 腐败最终让清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