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冒赈贪污大案如何被发现的?始作俑者为何是乾隆?真相太复杂,史书不敢记载( 二 )


【历史故事】冒赈贪污大案如何被发现的?始作俑者为何是乾隆?真相太复杂,史书不敢记载
文章图片
乾隆出行
除了吃“活驴肉丝”外 , 王亶望对吃鸭子也很有创意 。 取一个绍兴酒坛 , 敲去坛底 , 把一只活鸭子放进坛子里 , 用软泥把坛口封住 , 只让鸭子把头露在外面 。 喂鸭子的饲料也是特制的 , 是肥肉和米混合到一起 。 鸭子被囚在坛子里 , 动弹不得 , 连吃七八天这种饲料 , 身体迅速肥大 , 肉质如同豆腐一般 , 肥润而嫩滑 。
这些疯狂享受还不够 , 他的欲望越来越大 , 天天想着如何升官发财 , 终于在乾隆三十九(1774)年 , 王亶望给写奏折给乾隆汇报说:“甘肃这几年大旱 , 百姓颗粒无收 , 因此请朝廷批准 , 在当地开展捐粮 , 捐的多的富户可以给予监生资格 。 ”乾隆对救灾很重视 , 在户部尚书的不断怂恿下同意了这一建议 。 不过在施行过程中 , 王亶望只收银子 , 不要粮食 , 没几年就筹集了几万白两白银 , 但是这笔巨款一分钱也没用来救灾 , 而是伙同各级政府编造假账报销后 , 与各级官员进行了私分 。 与此同时 , 王亶望不断上奏乾隆 , 说他办理捐粮救了多少多少百姓 , 现在甘肃的百姓对皇帝感激涕零 , 这些让乾隆非常受用 , 乾隆四十二年(1777) , 王亶望从甘肃调到浙江巡抚 , 可谓破格提拔 。 亶望通过赈灾名义达到敛财和升官的目的 , 让王亶望一时得意忘形 。
【历史故事】冒赈贪污大案如何被发现的?始作俑者为何是乾隆?真相太复杂,史书不敢记载
文章图片
乾隆书法
乾隆四十五(1780)年 , 办理接待乾隆南巡 , 精致豪华 , 办理贡品 , 获得欢心 。 乾隆走时 , 叮嘱王亶望修建海塘修好 , 造福百姓 。 为了进一步受到乾隆赏识 , 王亶望表示要一次性捐款50万两白银用于修造 , 这时候引起了乾隆注意 , 浙江巡抚工资加养廉银 , 一年不过两万两 , 王亶望来浙江不过三年 , 怎么可能拿出这么多钱?这里边可能有重大经济问题问题 。 恰巧第二年 , 甘肃爆发苏四十三起义 , 乾隆派大臣阿贵前去平叛 , 阿贵遇到大雨 , 行军困难 , 并把情况向乾隆汇报 。 乾隆得报后想 , 王亶望过去经常说甘肃不下雨 , 经常大旱 , 才有了赈灾事情 , 心思缜密的乾隆发觉这其中一定有了猫腻 。 更可笑的是 , 王亶望的成功模式 , 已经被接替他的王廷赞照搬 , 如前文所述 , 主动掏出了几万两白银捐款用于镇压起义 , 明显是巨额财源来源不明 , 一查 , 牵出了王亶望的集团贪污大案 。
王亶望只知道乾隆好大喜功 , 却不知道乾隆十分精明 , 尤其对财务数字非常敏感 。 早在乾隆四年 , (1739年)工部修理太庙所用的“庆成灯” , 申请领银300两和200串钱 , 虽然每天要阅读上万字的奏折 , 但精细的乾隆觉得“此灯不过略为粘补修理 , 何至用银过如许之多?”工部官员以为皇帝不懂工部业务含混敷衍说:这笔钱是预支的 , 将来按使用报销 , 剩余的交回 。 谁知新皇帝登基以来 , 虽然日理万机 , 却日夜提防臣下欺骗 , 他说“万几待理 , 而甘受人欺 , 弊将百出” 。 “该堂官等竟以朕为不谙事务 , 任意饰词朦混 , 甚属乖谬 。 ”为此乾隆小题大做 , 整个工部衙门全部被降罪 。 尚书、侍郎或被调离 , 或被降级 , 最侥幸的也受到罚俸 。 此事一出 , 满堂朝臣无不震惊惶悚 , 再也不敢轻视乾隆 。 一位御史曾大胆指出他明察太过、师心自用的弱点:“臣蠡测管窥 , 以为自古人主患不明 , 惟皇上患明之太过 。 ”虽然中后期的乾隆政治懈怠 , 但是脑力并未不济 。
【历史故事】冒赈贪污大案如何被发现的?始作俑者为何是乾隆?真相太复杂,史书不敢记载
文章图片
乾隆朝宝物
贪腐大案揭锅后 , 乾隆震惊而又愤怒 , 这样的案件在历史上都十分罕见 。 他反映出到乾隆中后期的统治腐化 , 监察系统已经接近全面崩溃 。 甘肃官场甚至对此形成了全面而细致的“攻守同盟” , 整个甘肃官场基本沦陷 。 乾隆对此感叹道:“甘肃此案 , 上下勾通 , 侵帑剥民 , 盈千累万 , 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 ”这件事情不仅全省涉案 , 甚至延伸到了大清高层官员中间 。 当时王亶望向乾隆建议开捐时 , 乾隆有过犹豫 。 当时主管户部的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不断进言 , 说王亶望的办法如何如何好 , 才最终获得批准 。 于敏中死后 , 竟然有二百多万两的财产 , 当时乾隆一直搞不清巨额财产来源 , 知道冒赈特大案件浮出后 , 才知道串联已经深入到了高层官吏中间 。
如何进一步处理整个甘肃省所有涉案官员成了摆在乾隆面前的最大难题 , 法不责众一时让乾隆深有体会 。 如果严格办理 , 当时甘肃的官员百分之九十以上官员都要处死 , 那么甘肃省官僚体系必将全线瘫痪 。 因此最后乾隆不得不下了一条红杠两万两以上处死 。 这种情况下 , 被处死者仍有五十多名 , 免死流放四十六人 , 革职、畏罪自杀数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