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晋商也追星
晋商曾经富可敌国 , 物质富裕了 , 一定会追求精神生活 , 文化娱乐自然不能少 , 这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进入清代 , 平遥、太谷、祁县、榆次、介休以及清源(清徐县由清源和徐沟两个县合并)、徐沟、汾阳等县商业和金融业空前繁荣 。
特别是从道光年间票号诞生以来 , 祁(祁县)、太(太谷)、平(平遥)更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
道光二十二年 , 也就是1842年 , 太谷《重修大观楼捐银碑》上记录 , 榜上有名的捐银商号即达600余家 。
祁县全县有60%以上的家庭有经商史 , 商业人口约为1.5万人 , 占到总人口的10% 。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金融业和商业的空前繁荣 , 必然要求服务业和娱乐业的相应发展 。
那时的娱乐主要是唱戏 。
唱戏有五大功能 。
01
酬神祭祖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酬谢的神主要是关公和财神爷 。 榆次常家、太谷曹家、灵石王家现存祠堂中 , 都有建筑精美宏大的戏台;各地晋商会馆中专设关帝殿与戏台 。
02
贺喜贺寿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凡遇儿婚女嫁、生日寿辰、求神还愿、丧葬礼仪、重大喜庆和重大节日 , 都要演戏 , 既是庆贺 , 也是娱乐 , 更是炫耀 。 其中 , 发丧叫发丧戏 , 结婚叫上马戏 。 1931年晋商巨子、大清银行首任行长贾继英为5个儿子同时结婚 , 号称“五子登科” , 唱戏5天 。
03
迎来送往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凡是迎送上任、调走的新旧地方官员和招待过往官员(俗称“拉官戏”)及招待客商、宾朋 , 或者每年“年会” , 各分号掌柜回总号交账 , 都要唱戏款待 。
04
商业活动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每年春节过后商铺开市要唱开市戏 , 每年四个镖期过后要唱过镖戏 , 各个行业还有自己的行业戏 , 比如药行在药王庙演戏 。
05
娱乐休闲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晋商大院基本都有戏院、戏台 。 比如祁县渠家建有戏台和演员食宿的下处院 , 以及供小姐、少奶奶看戏的厢房 。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看的戏呢 , 开始主要是蒲剧、花腔班(京剧)、丝竹班(江南昆曲)三大剧种 。
从1850年(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驾崩停戏一年 , 到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 派李开芳、林凤翔北征 , 同年7月打到山西平阳 , 九月围攻天津 , 使北方处于战乱之中 , 娱乐业处于停顿状态 。 直到1855年太平天国北伐军于河北遭受失败 , 晋商们才算惊魂落定 , 重新开始追求娱乐享受 , 并组建自己的班社 。
1858年(咸丰八年) , 榆次富商王亚元创建了四喜班试演中路梆子 , 也就是晋剧 。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随后晋商大商号纷纷出资组建晋剧班社 , 当时有名的有聚梨园和四兴班、四庆班、双庆班、和盛班、五义园等几十个 。
在晋商巨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下 , 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了众多的蒲剧名伶投身晋剧 , 使得晋剧影响力越来越大 。
晋剧也随着晋商向北扩展 , 成为张家口、宣化、归化(呼和浩特)、包头等晋商聚居地的精神食粮 。
晋剧在口外及内蒙扎根后 , 又继续向陕北和冀东一带发展 。
晋剧所到之处 , 都是当地娱乐业的NO1 。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
文章图片
清末民初 , 晋商由前期的出资组建“字号班”为主 , 转向了组建自娱性质的票社、自乐班 , 甚至“下海”当艺人 。
当时有个非常有名的琴师印财主 , 大名任鹤寿 , 家里很有钱 , 30岁加入太谷坤梨园 , 大胆创新 , 把好多民间音乐元素引入晋剧 , 大受欢迎 , 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晋剧事业 。
【爱历史】晋剧的发展史】晋剧在晋商的大力推动下 , 达到鼎盛 。 20世纪30年代 , 丁果仙(果子红)、张宝魁(筱吉仙)、孟珍卿(三儿生)等名派名伶轰动北平剧坛 , 成为流布于晋、陕、冀、内蒙古的一个大剧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