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众所周知 , 我们现在吃饭的时候大多是“合餐制” , 也就是菜做好了 , 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起吃 , 而在西方 , 更流行的是“分餐制”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餐食 , 各自吃各自的 。
不少人觉得 , 其实“分餐制”是一种更加卫生的用餐制度 , 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传播 。
可实际上 , 在我国古代 , 也曾长期流行分餐制 , 可为什么现在又演变成了合餐制呢?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文章图片
“分餐制”
原始部落就出现的分餐制
大多数人都认为 , 分餐制是首先在西方出现、也是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用餐制度 , 但实际上 , 我国人民在最初采用的同样是分餐制 , 而且最早的分餐制历史 , 还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 。
在原始部落时期 , 由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 每天能够获得的食物难以满足部落所有人的需求 , 为了整个部落的生存 , 人们会将获得的食物平均分配 。
不管是去摘果子了还是去打猎了 , 抑或是“缝缝补补”了 , 都可以获得一份同样的食物 , 这大概就是最初“分餐制”的形态和起因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文章图片
古代分餐制
到了氏族部落发展的后期 , 阶级开始出现 , 食物就不是平均分配了 , 而是按照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进行分配 , 那些地位高的人可以分配到更多、更好的食物 。 这样一来 , 大家就更不可能“合餐”了 , 于是分餐制继续流行了下来 。
到了商周时期 , 国家的礼仪制度开始出现 , 这种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同样反映在了用餐上 , 而商周时期最为看重的礼仪之一就是“食礼” , 这同样也是分餐制复杂规定的体现 。
西周时期的食礼 , 详细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吃什么食物、用什么餐具、坐什么座具 。
例如天子用餐时 , 餐具是“九鼎八簋” , 且“天子食太牢 , 牛羊豕三牲俱全” , 也就是说 , 天子可以吃牛、羊、猪三种食物 , 天子的座位则要铺五重席 , 以显得他地位尊贵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文章图片
氏族部落
相应的 , 随着地位的降低 , 诸侯、大夫的所用的餐具、所吃的食物等级也是逐渐降低的 。 例如 , 诸侯“七鼎六簋” , 大夫则只有“五鼎三簋”;再例如 , 诸侯可以吃牛、卿可以吃羊 , 大夫可以吃猪 , 而到了平民就只能吃菜了 。
如果不遵守了食礼 , 就会被视为“僭越” , 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实行分餐制几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
当然 , 商周时期实行分餐制 ,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理由 , 那就是当时生产力落后 , 人们还无法制造铁锅 , 就无法进行煎炸炒等烹饪 , 陶器或铜器制作的锅具只能用了煮或者蒸 。
如果举行宴会时 , 大家都围着铜鼎吃饭 , 不但挤不下 , 还不好看 , 而且每次还只能吃一个菜 , 所以干脆就给每个人都分一份 , 各自吃各自的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文章图片
分餐制
游牧民族的影响 , 逐渐演变为合餐
这种情况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 这种严格的食礼制度才被打破 , 这时候 , 地位高的人为了拉拢下级 , 或者是出于其他目的 , 就开始标榜自己与下级吃同样的食物 。
例如 , 孟尝君就曾经与门客吃同样的食物 , 以示自己的“礼贤下士” 。 但当时食礼制度没有完全消失 , 有资料显示 , 孟尝君的一位门客曾经抱怨“食无鱼” , 这表示当时仍有一定的食礼制度 。
即使是孟尝君的门客也未必吃的都是同样的食物 , 这也能说明 , 当时的社会上普遍实行的仍然是分餐制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文章图片
孟尝君
我国古代的分餐制一直延续到了唐宋时期 。 有资料显示 , 唐太宗时期 , 由于太宗皇帝励精图治 , 办公十分勤快 , 还为此延长了早朝的时间 , 将早朝时间从卯时(早上5-7点)延长到了辰时(早上7-9点) 。
这一延长 , 就耽误了大臣们的用餐时间 , 于是唐太宗下旨在早朝后赐大臣们“朝食” , 又叫廊餐 , 这顿饭也是按照官员不同的品级来定食物的种类和丰盛程度的 , 例如一个四品官员可以分到7盘菜肴、三分羊肉和两个瓜 , 还有一升半的酒 。
光是一个人就有这么多菜 , 还有酒和水果 , 显然大家是不可能合餐的 , 只能一人一张桌子实行分餐制 。